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B.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损民以益仇
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巡船所物色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这里用作对船的美称。
B.都督诸路军马 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
C.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唐代官服制度规定,高级文官服为青色。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成绩不好的同学,不能一味责备,更不能刮目相看,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赶上来。
B.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我曰:“马诿华而不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
C.杨长雄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赔三块钱的方法,整治了不可一世的吴太太。
D.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也”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子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B. 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C. 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极为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D. 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2】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3】小说中有明暗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的好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山崖陡峭,直冲云霄,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滔滔的江流。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描写刘裕率军北伐、驰骋疆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C.“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是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有删节)
【1】下面关于《过秦论》与《阿房宫赋》的比较鉴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两文写作目的相同。西汉初期经济凋敝,贾谊的《过秦论》乃借说秦之过而劝汉文帝“安民”。苏洵更是如此,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明确表明自己以秦鉴宋,针砭时政。
B.两文观点内涵相同。《过秦论》借秦的兴亡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将秦灭亡归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阿房宫赋》中“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施仁义”和“爱人”皆儒家一脉相承之观点。
C.《过秦论》是一篇政论,因而重在说理,总结秦速亡的教训,以作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叙史部分乃是高度的概括,而《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所以重在讽喻,文章极尽描写之能事,“论”与“赋”异体,故而手法有所不同。
D.《过秦论》虽是政论,但贾谊首先是一个汉赋大家,因而多用写赋手法,“铺张扬厉”。大段铺排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阿房宫赋》更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在极写秦王生活奢而糜,溢出文章之“主意”。故而两文语言风格有相似之处。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2) 然后践华为城
(3)才能不及中人 (4) 天下云集响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请欣赏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央视公益广告《致敬十四亿分之一的你!》的文案,按照要求作文。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你是不同分母上的“1”
当你忍着伤痛/却笑对观众的那一刻/你是“1”——1/42000运动员
当你和无数人相遇/却与家人错过的那一刻/你是“1”——1/2600000出租车司机
当你感到渺小/却又将伟大竖在人们面前的那一刻/你是“1”’——1/55000000建筑工人
当你顾不上吃饭/却赶着送餐的那一刻/你是“1”——1/7000000外卖从业者
当你离开自己的孩子/却走到更多孩子身边的那一刻/你是“1”——1/16700000教师
当你和生命赛跑/却将身体置于危险的那一刻/你是“1”——1/10700000医护人员
也许/你只是奋斗在中国的一个“1”/但中国却因为每一个“1”的奋斗而伟大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向每一个伟大的“1”致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以复兴学校1年1班学生的身份,为本班举行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