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合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乐章、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依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有的只有一整段文字,称为单调;有的分为对称的上下两阕(片),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或四段,称为三叠或四叠。词有词牌,即所搭配的曲调。

    C.柳永,字耆卿,北宋词人,世称柳七、柳屯田,著有《乐章集》。其词多描写城市风光和歌姬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音律婉转,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陆游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端午节,不少地方有在身上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灾难。

    ②他不听大家的劝阻,背起行囊 出了家门。

    ③他发表言论时,滔滔不绝,又 ,谁能劝得了他?

    A. 祛除 径直 不容置喙

    B. 驱除 径直 不容置辩

    C. 祛除 径自 不容置喙

    D. 驱除 径自 不容置辩

  •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所守或匪亲

  • 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A.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

  • 5、下列对诗词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比喻)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对偶)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

    D.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比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B. 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

    C. 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

    D. 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

    B. 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C. 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

    D. 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B. 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C. 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

    D. 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怀古迹(其三)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写音乐结束后,听众被琵琶曲深深打动,完全沉浸在乐曲的乐音里默默无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作者以木头和金属刀剑为例,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 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侧面描写了韦曲的春景。

    D.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以下诗句均寓有兴亡之感:“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 隐 《寄南城韦逸人》);“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祜元年进士第。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兄纯祜有心疾,奉之如父,药膳居服,皆躬亲时节之。宋庠荐试馆职,谢曰:“辇榖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何庸如是。”卒不就。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兄死,葬洛阳。韩琦、富弼贻书洛尹,使助其葬,既葬,尹讶不先闻。纯仁曰:“私室力足办,岂宜慁公为哉?”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知河中,诸路阅保甲妨农,论救甚力。给事中。司马光为政,将尽改熙宁、元丰法度。纯仁谓光:“去其太甚者可也。”左相吕大防奏蔡确党人甚盛。纯仁面谏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遂上疏曰:“举用正直,而可以化枉邪为善人,不仁者自当屏迹矣。”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受失所学得之忠怒二字一生用不尽以系立朝事君接待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

    (注)①慁:打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B.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C.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D.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辇毂,皇帝的车驾,常用以指代天子。辇毂之下,指代京师、京城。

    B.除,指免去官职,与“罢”、“免”、“夺” 意义相同。

    C.保甲,古代的户口编制单位,若千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D.朋党,指集团、派别,多是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事兄如父,不扰公家。兄长有病,范纯仁安排医药饮食居住等,放弃了官职;兄长去世,他凭自家的财力办理丧事。

    B.范纯仁劝民植桑,为政宽仁。在襄城,对有罪而情节较轻的人,根据植桑多少减免所受处罚;在齐州,给囚犯自新的机会。

    C.范纯仁举荐人才,没有私心。他奏请选用正直的人,认为这样能同化枉邪之辈;他依据公议荐举人才,不求出于自己门下

    D.范纯仁为人宽厚,奉行忠恕之道。他从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他与同僚、亲友相处和睦,常常劝诚子弟要责己宽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顾城

    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林清玄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