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
B.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气馁,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C.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读起来很累人。
D. 市面上流通的各种卦象书,说一些天命报应鬼神一类的话,在我看来,完全是不经之谈。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D.拜送书于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顺风而呼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谨庠序之教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王无罪岁 ⑤会盟而谋弱秦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包举宇内 ⑧非能水也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⑤⑥/④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降职。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B.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乐曲名,传为唐玄宗所制。
C.教坊,唐代宫廷办的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D.五陵,东汉长安附近五个皇帝的陵墓,为富人居住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新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便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 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C. 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D. 《流浪地球》传播的向往家园、眷恋故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档国产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增长,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说明了中国科幻电影取得的初步成就。
B. 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在剧本内容、科学设定、人物表演等方面存在着令人遗憾的瑕疵,但是总体质量还是被认可的。
C. 《流浪地球》中人类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与中国航天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交相辉映,让人联想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 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认为人生于世,肯定会有比死还令人厌恶的事情,所以,即便身临祸患也不可逃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锦瑟》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人们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后的那种深长的感叹,让人惆怅万千。
(3)《师说》一文中说,不管谁都不是完人,学习不分前后,只要有擅长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含,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诗眼:诗人的洞察力。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投老:临老,到老。
【1】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此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B. 起首两句在上下千载、纵橫万里的时空背景上,赞颂圣贤与英雄豪杰,感慨王朝兴衰、个人得失。
C. 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读“万卷”书,饮“春水”茶,山中归宿宜人可慰,结尾感情由浓转淡。
D. 张可久散曲以典雅清丽著名,此曲亦然,古今融汇,情景交融,语言华美绚烂,风格婉约。
【2】下面有关曲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思接千古,视通天涯,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 首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再以“孔林”、“吴宫”、“楚庙”三句具体印证。
C. “茅舍”、“村家”、“山中”既照应题目,又突出了隐居环境幽古。
D. 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反问,描写诗人酿酒饮茶恬淡安宁的隐逸生活。
【3】诗眼是一首诗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字或一个词,用以表达诗人全篇的思想感情,是整首诗的精髓,有人认为本曲的诗眼是“兴亡”,也有人认为是“梦”,是“倦”,请谈谈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垣墙周庭(周围) 余稍为修葺(修补)
B.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 以手阖门(关闭)
C.吾家读书久不效(奏效) 已为墙(已经)
D.今已亭亭如盖矣(伞) 余扃牖而居(门)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对去世的人的尊称。先大母,指过世的祖母;先妣,指过世的母亲。本文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的音容笑貌,表达了作者对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B.束发,古代成童之礼,男子十岁时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表示成童。作者自束发起在项脊轩中读书、生活,度过了既有“悲”又有“喜”的时光。
C.象笏,古代臣僚上朝所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文中祖母持象牙象笏的一段勉励,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D.归,旧时指女子出嫁。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的五年后,妻子嫁过来,作者描绘了妻子在轩中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
【3】结合文章第一段简要概括修葺后项脊轩的环境特点。
【4】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某研究人员曾致力于研究某个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研究领域,结果意外获得新发现。不少人称赞他能审时度势,在新领域打开一片新天地;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就好比在一块木板上钻孔,却没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这样的研究少有意义。
这不仅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也是个人自我发展、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