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忆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这一学期里,我们学的有关尊师的成语故事是《 》,有关神话的成语故事是《 》。
2.学完《我真希望》这一篇课文,请说一句保护环境的句子。
3.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比如, 、 、 。
4.一年之计,莫如 。十年之计,莫如 。终身之计,莫如 。
2、填空。
1.“藏”有两个读音:cáng和zàng,“捉迷藏”的“藏”读( ),“宝藏”的“藏”读( )。
2.“道”的部首是( ),第六笔是( )。
3.“赶”是( )结构的字,部首是( ),一共( )笔。
3、根据所给读音,给多音字组词。
盛chéng______ shèng______ 难nán________ nàn________
分fēn________ fèn________ 为wéi________ wèi________
4、加部首变成新字,再填入括号中,组成词语。
丁→ 肖→
奂→
铁( ) 口( ) 交( )
方→ 仑→
争→
( )问 谈( ) 风( )
5、读拼音,写汉字。
一bān( ) lǐ( )貌 shānɡ( )量 yínɡ( )接 比sài( )
yóu( )戏 mài( )菜 tū( )然 liú( )心 采zhāi( )
6、看拼音,写词语。
xiào liǎn kè zhuō xiǎo chuán diàn dēng
lǎo shī měi miào rán hòu hǎi dǐ
7、小小法官会断案。(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儿童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2】“窟、窑、窄”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洞穴有关。( )
【3】“失信不立”告诉我们即使失去信用,也不用担心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
【4】《大象的耳朵》一文中大象的耳朵可以用来赶虫子。( )
【5】羿没有射下最后一个太阳,是因为那个太阳躲了起来,羿可怜它。( )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火红的凤凰花开了,朱德同志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
【2】“寒风刺骨、鹅毛大雪、冰天雪地”都是描写冬天的词语。( )
【3】“危楼高百尺”意思是:一座危险的楼,有一百尺那么高。( )
9、认真思考,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小鹿的玫瑰花》一课中因为小鹿摔伤了脚没有看到玫瑰花,所以小鹿的玫瑰花白栽了。(____)
【2】“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和“用 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能叠起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____)
【3】“费”这个字的第三笔是竖折勾。(____)
【4】“秋处露秋”指的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这四个节气。(____)
【5】“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____)
10、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小妖精是好妖精的原因是他会魔法。(___)
(2)奶奶的“怪耳朵”只能听到响亮的声音。(___)
(3)小妖精呆在阿土的裤兜里。(___)
(4)小妖精让看小说的小女孩头发竖了起来。(___)
(5)多多对爸爸发脾气的原因是想要一辆坦克车。(___)
11、快乐阅读。
动物的耳朵
鸡的耳朵长在眼睛后面,那儿有一撮儿突起的毛,毛后面就藏着它的耳朵。它的耳朵只有一个小洞,虫子钻不进去,雨水湿不着。狗的耳朵很大,能竖起来,还能来回转动呢,所以四面八方的声音,它都能听到。松鼠的耳朵毛茸茸的,很大很大,它成天在树林里跑来窜去,这样的大耳朵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不让树枝刺伤。
你看动物的耳朵多有趣!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中说了哪几种动物的耳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动物耳朵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了解哪些动物的耳朵?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耳朵的样子和作用告诉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惊蛰
轰隆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小金蛇。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感到暖融融的。于是,他急忙去唤醒伙伴们:“喂!春天来了,快快起来呀!”
青蛙跳着,蜈蚣爬着……冬眠的动物们苏醒后欢欢喜喜,纷纷来到大地上,只有小刺猬还缩成一团,眯缝着小眼睛,懒洋洋地舍不得动弹,并且喃喃自语: “别吵,别吵,再睡会儿嘛!”
快嘴巴青蛙蹦到洞口,高兴地大喊:“惊蛰到了,人们开始耕田了,水塘里也有小虫子吃了!”这时,小刺猬才清醒过来,忸怩地走出洞穴。
小金蛇、青蛙、蜈蚣和小刺猬在温暖的阳光下开始了春天里的新生活。
【1】这篇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读短文后选择。(填序号)
(1)是什么惊醒了冬眠的小金蛇? ( )
①闪电 ②春雷 ③春雨 ④春风
(2)惊蛰这个节气是在什么季节?( )
①春 ②夏 ③秋 ④冬
(3)惊蛰到了,谁最后一个从冬眠中醒来?( )
①小金蛇 ②青蛙 ③蜈蚣 ④小刺猬
【3】仿写词语。
懒洋洋: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青蛙喊了什么小刺猬才清醒过来?用“ ”画出他的话。
【5】这些节气都是那个季节的?请你帮他们归归类。(填序号)
A春 B夏 C秋 D冬
立春( ) 大雪( ) 小满( ) 清明( )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说狐狸是一个狡猾的坏家伙。狐狸知道了,十分生气地说:“我的名声越来越不好了。我要好好追查,看看是谁在破坏我的名声。”
树上的乌鸦说:“你骗走我的肉片,还拖走公鸡,叼走鸭子,咬死白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损坏你名声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的行为啊!”
狐狸半天说不出来话,悄悄地溜走了。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狐狸要追查什么?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狐狸为什么“半天说不出来话,悄悄地溜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玩滑梯的小星星
小刺猬坐在田埂(gěng)上,仰望着满天繁星。
他看到两颗小星星在一亮一亮地闪烁着,他知道那是两个星星小不点儿在聊天呢。
他还看到银河里有很多小星星在洗澡,他甚至可以听到星星们的笑声和哗哗的水声。
突然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小刺猬哭了起来。
妈妈问他为什么哭,小刺猬说:“有一颗星星小弟弟掉下来了,他会摔痛的。”
“哦!”妈妈笑着说,“傻孩子,那不是星星小弟弟掉下来了,那是星星小弟弟在玩滑梯呢,他一下子滑出去好远,你没听见他的笑声吗?”
“是吗?他是在玩滑梯吗?”小刺猬挂满泪珠的脸上绽(zhàn)开了灿烂的笑容,就好像他自己也在玩滑梯一样。
【1】读一读,连一连。
仰望 听到 划过 绽开
笑声 天空 繁星 笑容
【2】小刺猬为什么哭了?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画出来。
【3】小刺猬是个怎样的孩子?( )
A.有爱心的孩子。 B.爱玩儿的孩子。
15、我会阅读。
猴子建筑(zhù)师
猴子自称曾经向著名的建筑师学过技艺,于是在森林里就以建筑师自居。
猴子来到树下,看到喜鹊正在搭窝,它歪头看了看,不由得勃然大怒:“停下,停下,你这个笨蛋!巢(cháo)口能朝上吗?应该朝下,只有这样才能遮雨,懂了吗?”喜鹊愣住了。猴子却叨(dāo)念着:“笨蛋。”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猴子走到山坡下,看见兔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打洞,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叹口气:“唉,你的胆子太小了。挖这样小的洞,你只想到安全,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应该挖大点儿!要有长远考虑,懂了吗?”兔子迷惑(huò)地眨着眼睛。猴子叨念着:“短浅。”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暴风雨来了,喜鹊进了窝,兔子钻进洞,只有猴子跑进树林,双手抱头缩(suō)在一棵大树下被风吹雨打。
【1】猴子给喜鹊的建议是(_____),给兔子的建议是(_____)。
①巢口朝上 ②巢口朝下 ③洞挖大点 ④洞挖小点
【2】用“﹏﹏﹏”画出表明猴子根本不懂建筑的句子。
【3】下面哪句话和文中“巢口能朝上吗?”一句意思一样( )
A.巢口不能朝上。
B.巢口应该朝上。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不要听别人的建议。
B.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建筑技艺。
C.不结合实际考虑问题,不懂装懂,光说不做是不行的。
16、青蛙和小鸟眼中的天分别是什么样的?连--连,回答问题。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你有什么话想要告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田野葱葱绿绿的,好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变成绵羊,一会儿变成骏马,一会儿变成小猫。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气体。(用“一……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越长越高啦。(用“越……越……”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东有时候很乖巧,有时候很淘气。(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 一封信 又过了 收到了 很多天(连词成句,并用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上课总管不住自己,爱做小动作,这样对吗?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图画,写几句通顺的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