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向盛有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D.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2、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了铟、铱、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中铟元素的化合价为-3
B.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C.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的核外电子数为49
3、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运输
B.箭体组装
C.燃料添加
D.点火发射
4、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焦炭
B.二氧化碳
C.石墨
D.炭黑
5、己知:,
。有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mg,向其中不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32.5%的FeCl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FeC13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点溶液中的溶质有FeCl2和CuCl2
B.mg混合物中铁粉和铜粉的质量比为(m-n):n
C.若b=100,a点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6.1%
D.若b:c=1:3,a、c点溶液中FeCl2的质量比为3:4
6、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某反应中物质X、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B.t时刻,和
的质量相同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12∶11
7、完全电解ag水,在正极上得到10m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气体及体积分别是
A.O2,5mL
B.O2,20mL
C.H2,20mL
D.H2,5mL
8、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用户的青睐。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②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LiMnO2为氧化物 ④LiMnO2是由三个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铁原子2Fe
B.氯离子C1-1
C.三个氧分子3O
D.氧化镁Mg2O
10、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NaCl
B.H2O2
C.Fe
D.He
1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称量固体
C. 加热液体
D. 滴加液体
12、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
A.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B.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C.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D.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
13、我国杰出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以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碱”,该方法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A.NaHCO3
B.NH4Cl
C.CaCO3
D.Na2CO3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15、下列图示是提纯粗盐的部分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量粗盐
B.量取水
C.点燃酒精灯
D.蒸发食盐水
16、为减少污染,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有毒的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无污染的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未改变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再分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17、微观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0
C.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18、牛肉富含钙、铁、锌等,其中“钙、铁、锌”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燃烧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0、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如图为镓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的核电荷数是31
C.镓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
D.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1、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本泄漏的核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如氚、碘、锶、铯-137等,与铯-137不同,天然存在的是铯-133,下图是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m的值为8
B.该元素的化学符号是Cs
C.该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5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2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
B.空气
C.碘酒
D.硬铝
23、下列相关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相关事实 | 解释 |
A |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 混合物中只含水分子 |
B |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 | 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 |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 |
D | 天然气压缩变成液态 | 分子间间隔变小 |
A.A
B.B
C.C
D.D
24、逻辑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学习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方法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和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点燃氢气之前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验纯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25、用“”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
”分子个数比为2:1
26、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3.0g
B.氯化钠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D.可直接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27、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氮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
(2)13~18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
(4)质子数为12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
28、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导致骨质疏松、畸形的元素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_;
(4)2个铜原子:_______;
(5)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
(6)5个水分子__________。
(7)碳酸钠___________;
29、我国古代文献及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天工开物》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灰”遇水成“浆”,该过程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③“浆”可用于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描述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时节,降水量明显增加,有利于谷类生长。
①正常雨水 pH≈5.6 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填序号)。
测定时刻 | 2:05 | 2:10 | 2:15 | 2:20 | 2:25 | 2:30 |
pH | 4.95 | 4.94 | 4.93 | 4.88 | 4.86 | 4.85 |
A.所降雨水是酸雨
B.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用pH试纸不能测得表中数据
D.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30、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时,要先 ,后点燃;
(2)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 ,后集中加热;
(3)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加 填(“质量大”或“质量小”)的砝码;
(4)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 ,后熄灭酒精灯。
31、如图所示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氧原子核内有______个质子,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32、在“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五氧化二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用于生产氮肥、硝酸的原料是_____。
(2)发令枪击发的白烟是_____。
(3)可制作成霓虹灯等电光源是_____。
33、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__________
(2)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_______
(3)2个钠离子____________
(4)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3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
35、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阅读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Al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
(2)8号元素与12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3)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从3到10的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它们具有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
(5)在元素周期表中,钠与19号元素钾位于同一族。推测钾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6、2018年11月,一艘石化产品运输船在福建泉州码头发生“碳九”产品泄漏,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理,尽量减少水体污染。“碳九”中三甲苯(C9H12)的含量为50%,三甲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密度为0.8631 g/mL,易燃,有微毒,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看,三甲苯属于______。
A.氧化物 B.单质 C.化合物
(2)从物质性质看,有关三甲苯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写1条)。
(3)从物质组成看,三甲苯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4)从环境保护和安全角度看,“碳九”的储存方法为______(写1条)。
3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将装置A 和F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_____________。
(3)装置A还可以用来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装置A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6)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用以下方法制取氨气: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在上图所示装置中,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
38、如图所示电解水实验让我们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1)组成:根据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组成,证明水是由_____元素组成的。
(2)结构: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可推断出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
(3)性质:在通电条件下水发生分解反应,写出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已知氢气燃烧生成水。当氢气、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比)。
39、氧气的检验方法:_____。
40、掌握仪器用途,实验技能和方法对于化学实验很重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填“胶头滴管”或“药匙”)
(2)量取7.2mL水,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填“10毫升量筒”或“50毫升量筒”)
(3)少量酒精洒落在桌面上并燃烧起来你如何处理_________
(4)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如果点燃时发出________,则证明氢气不纯,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
(5)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过滤装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过滤时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