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一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
2、露西被称为“人类祖母”,如图是露西骨骼化石模型图和复原图。她身高只有1.1米,估计体重不到30千克。脑子非常小,骨盆结构跟现代人类非常接近,把她的小腿骨和大腿骨合并在一起之后,膝关节的角度和一般的古猿不太一样。据此你认为露西能( )
A.钻木取火
B.制造石刀
C.直立行走
D.用语言呼唤同伴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涉及到的生物有( )
A.花和青蛙
B.稻花、牛、青蛙
C.人和青蛙
D.水稻、青蛙和人
4、现在很多学生不注重用眼卫生,导致在校学生近视率大幅度上升。为有效保护学生的眼睛,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近视的原因。你认为应选用(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
5、能进行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动物与其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水蛭——环带
B.蚯蚓——体壁
C.蝌蚪——鳃
D.海龟——肺
6、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红树林的根系发达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7、在观察黄瓜表皮果肉细胞时,不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用具定:( )
A.碘液
B.玻片
C.清水
D.刀片
8、如图所示,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这说明植物体
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够繁殖后代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9、在一台光学显微镜中,目镜放大倍数为10×,转换器上的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视野中,被观察的物体最大被放大了( )
A.40倍
B.100倍
C.400倍
D.4000倍
10、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下列对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苦寒坏我千竿绿——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生物排出体内废物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翠华山上所有的树木
B.草原上的阳光、沙子、空气等
C.公园池塘中所有的鱼
D.一块农田里所有的生物及无机环境
12、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爬行动物体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②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③鱼的运动器官是鳍
④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⑤鸟类的呼吸是在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
⑥青蛙用鳃和皮肤呼吸
⑦哺乳类和鸟类都是体温恒定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⑤
13、辽辽和宁宁两位同学用同种植物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组探究实验,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度与________有关( )
A.叶片的多少
B.光线的强弱
C.环境的温度
D.环境的湿度
14、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展开后,同学们在校园里发现一种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种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15、关于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同一组织的细胞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
B.不同组织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
C.同一个器官内的不同细胞可能属于不同组织
D.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后,只能形成一种组织
16、小明看到显微镜下的物像偏视野的左下方,他如何移动玻片才能将其移至正中央( )
A.往左下方移动
B.往右上方移动
C.往左方移动
D.往下方移动
17、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某细胞的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该细胞的细胞质实际上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B.抽样检测需随机取样
C.进行探究实验时,需要控制变量并设置对照
D.测量实验数据时,为减小误差,通常设置重复组,实验数据应取其平均值
18、人在游泳时,若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吃力是因为( ),导致气体不易进入。
A.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
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
C.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
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
19、下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其开合的情况。则该种物质( )
A.保卫细胞失该物质收缩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B.保卫细胞吸该物质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C.保卫细胞失该物质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D.保卫细胞吸该物质收缩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20、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呼吸
B.应激性
C.生长
D.新陈代谢
21、生态因素分为两类_____和_____两类.
22、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森林面积居世界第_________位,但人均森林面积只有_________,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_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____位。
23、如图所示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据图回答:
(1)本探究实验中 号种子能萌发。
(2)5号种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有可能萌发?
(3)当2号和1号作对照时,变量为 ,2号和5号作对照时,变量为 。
24、完成下图表示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图解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5、温室效应
①概念:大气中的__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②原因: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入空气中。
③危害: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濒危生物物种灭绝加速等。
④预防: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植树造林等。
2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 ;体壁由 构成;有口无肛门。
27、小明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
(1)实验设计中,把馒头块切成碎屑,模拟的是口腔中 的 作用;搅拌模拟的是口腔中 的
作用。
(2)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
(3)如果实验结果是:A试管中液体不变蓝,B试管中液体变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小明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条件进行操作,实验结果是A号和B号试管中液体都变蓝, 这与实验目的不相符。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馒头碎屑的量 B.水浴的温度
C.搅拌的充分程度 D.滴加碘液的量
(5)对于处在青少年期的小明而言,如何做才能营养均衡又有利于成长,请你为他提两点建议:
28、下图是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_______ 和[ 4 ]_________组成了雄蕊。
(2)[ 2 ]柱头和[3 ]______和[ 5 ]_______组成_________。
(3)雄蕊产生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_______ 。
(4)受精完成后,图中的[ 5 ] 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胚珠将发育成____________ 。
29、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____。
30、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方法步骤 | 现象 |
1.从馒头或米饭上取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碘酒。 | ①________ |
2.取一些鸡蛋清,放入一只烧杯中,再加入少量开水,并搅拌。 | ②________ |
3.取一粒花生种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 | ③________ |
供选择答案:A.遇到碘酒变成蓝色 B.产生“油斑” C.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
31、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请将下列细胞的不同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32、甲、乙、丙为人体内的三种不同的血管,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甲图所示的是动脉。( )
(2)乙所示血管内血液来自心室。( )
(3)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向为甲→丙→乙。( )
33、根据下列有关菜豆的部分形态结构及生理活动探究图示,回答问题。
(1)菜豆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_______,向其滴加稀碘液后会变成蓝色,说明此结构中含有大量_________。
(2)菜豆幼苗的Ⅱ是由菜豆种子的[ ]_____发育而来,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A]区的______从土壤中吸收。
(3)将菜豆幼苗用黑色塑料袋密封,使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菜豆幼苗进行______产生了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经叶片的[ ]_____散发出来的水蒸气形成,它是_______的“门户”。
34、甲、乙二人的尿液检测指标如下表,其中乙为健康人。请分析表中数据并根据下面的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写图中的序号,单位:g/L)
被测者 | 红细胞 | 蛋白质 | 葡萄糖 | 尿素 | 尿酸 | 无机盐 |
甲 | + | 30 | 1.0 | 2.0 | 0.05 | 9.0 |
乙 | - | 0 | 0 | 2.0 | 0.05 | 11.0 |
(1)甲的红细胞与蛋白质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和[ ]______发生了病变。
(2)甲的葡萄糖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一是甲的_____分泌不足,二是甲的[ ]_____重吸收功能减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