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有且只有5条食物链
B.图中鹰和蛇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D.由于人的捕杀,蛇的数量较少,会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2、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走”,其主要动力来自于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麦在阳光下生长
B.人工智能(AI)回答问题
C.鲸浮出水面换气
D.羚羊发现猎豹后迅速逃跑
4、如图为人体不同结构层次的示意图,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5、同学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依靠纤毛运动
B.草履虫吞食食物后,体内会形成伸缩泡
C.用棉纤维限制草履虫的运动有利于观察
D.草履虫对盐粒刺激可以做出逃避反应
6、新疆长绒棉纤维长、柔软细腻、光泽度好。放在清水中的棉花叶表皮细胞不会涨破,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 )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细胞壁
7、含羞草展开的叶片受到碰触时会合拢下垂,这是(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发育
C.生物进行呼吸
D.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8、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包括哪些结构( )
A.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B.胚芽、胚轴、胚根
C.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
D.胚芽,胚轴、子叶
9、下列关于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木质部—具有保护作用
B.树皮—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韧皮部—运输有机物
D.形成层—具有支持作用
10、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下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⑤→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⑤
1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物像大小及视野亮度的变化分别是( )
A.细胞数目增加、物像变大、视野变亮
B.细胞数目减少、物像变大、视野变暗
C.细胞数目增加、物像变小、视野变暗
D.细胞数目减少、物像变小、视野变亮
12、桐子李,肉质肥厚,味甜可口,是妇女和小孩爱吃的一种水果。果肉中甘甜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哪个结构(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液泡
13、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老马识途
B.雄鸡报晓
C.谈虎色变
D.杯弓蛇影
14、下列概念图框架能准确反应人体各结构层次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5、 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喇叭虫,同学们将它切成了如图①②③④四部分,预测一段时间后会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对于生活在农田中的蝗虫来说,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因素
B.农田中的其他蝗虫
C.农田中的蛇、微生物和其他蝗虫
D.农田中的作物
17、下列关于动物的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首先发生分裂
B.在两个细胞核间形成新的细胞壁
C.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D.新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相同
18、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方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19、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存在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0、“落叶知秋”,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立秋就落叶,这说明梧桐树( )
①具有生长现象②需要营养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④能适应环境⑤能繁殖后代⑥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2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2、发育成桃的结构是花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_____,它们在_____,_____上也逐渐发生了_____,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24、① 含钙丰富的食物 A 预防贫血(_____)
② 含铁丰富的食物 B 预防佝偻病(_____)
③ 含碘丰富的食物 C 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_____)
④ 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 D 预防坏血病(_____)
⑤ 含维生素A多的食物 E 预防夜盲症(_____)
25、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
26、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___________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
27、取放显微镜时,右手握住______________左手托住镜座。
28、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是叶进行的 。
29、请将下列科学家选项的字母填写到相应研究成果的括号里。
A.拉马克B.林奈 C.达尔文D.哈维 E.沃森和克里克
①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 )② 首次提出“生物学”( )③ 生物分类系统( )④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⑤ 血液循环( )
30、荔枝、龙眼均是雌雄异花的虫媒、风媒花,依靠_______和_______传粉受精。生产上在缺乏蜂源或遇不良天气的情况下,_________是提高坐果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31、将下列病因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病症的括号前。
32、植物体组织包括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______)
33、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血液循环的概念是英国医生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图1是血液循环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______,二者是同时进行的。
(2)图1中能完整表示出的是______循环,该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血液流经⑥时,血液中的含氧量会______,血液变成鲜红色。⑥适宜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______。
(3)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统计,我国的冠心病人数在1139万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图2中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此时该区域心肌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______和氧气,进而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4)通常患者可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来缓解症状,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后到达病灶的具体的路径是I→______→F(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A.上腔静脉 B. 下腔静脉 C. 肺静脉 D. 肺动脉 E. 主动脉 F. 冠状动脉 G. 左心房、左心室 H. 右心房、右心室 I. 毛细血管
34、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果果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植物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来自于甲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所释放的能量,能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然后均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下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___________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___________内的叶片会变蓝,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
(4)在农业生产中,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甲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的效率。
(5)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下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先持续12小时光照后,再置于黑暗中12小时,则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时,植物24小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