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北方迁来的人,都变成了河南洛阳人。孝文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B.增加畜牧业劳动力
C.充实洛阳人口
D.结束分裂统一北方
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A.商封和周武王间
B.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间
C.秦二世和陈胜间
D.项羽和刘邦间
3、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B.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他是中华医学的创始人
D.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 )
A.我们拥有共同的人文始祖——炎帝、黄帝 B.我们拥有共同的人文始祖——尧、舜
C.我们拥有共同的人文始祖——炎帝、皇帝 D.我们拥有共同的人文始祖——尧、舜、禹
5、下列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至今仍保留着防洪、灌溉功能的是
A.夏朝都城遗址
B.灵渠
C.长城
D.都江堰
6、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B.促进了社会局势的稳定
C.实现了全国的完全统一
D.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
7、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下图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朝代的是
A.杜甫、白居易
B.屈原、苏轼
C.颜真卿、李清照
D.吴道子、辛弃疾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诗词中提及到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属于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实现了国家统一
B.采取“强干弱枝”政策,加强皇帝和中央权力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大量裁减官吏
9、使西晋迅速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
A.八王之乱
B.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C.淝水之战
D.靖康之变
10、用示意图辅助教学是老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如图体现的是汉朝的( )
A.休养生息政策
B.盐铁专卖制度
C.“推恩令”的实施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1、清朝时期的文人,“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由此可见,文字狱( )
A.严重阻碍国家统一
B.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C.内容空疏形式僵化
D.禁锢思想引起恐怖
12、在电视剧《封神榜》中,有纣王无道造炮烙,妲己设计害比干的描述,请你判断这个事件发生与下列哪个时期
A.原始部落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两宋时期众多民族政权并立,无论是北方的辽、西夏、金,还是西南的大理,大都使用汉字或者仿用汉字,仿照宋朝的官制,推崇儒学,实行科举。虽然与宋朝发生战争,但贸易往来十分紧密。这些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宋朝经济实力强大
B.宋朝具有文化魅力
C.民族隔阂逐渐消失
D.统一的因素在发展
14、“光盘行动”是当今中国为提倡节俭而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下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君主中提倡节俭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15、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对外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能入选( )
A.
B.
C.
D.
16、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诸侯对周王所尽的义务的是
①交纳贡赋 ②交纳租赋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九一八事变 |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B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C | 一二·九运动 |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 |
D | 七七事变成 | 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A.A
B.B
C.C
D.D
18、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某博物馆要举办商周青铜器展览,下列不能入展的是
A.
B.
C.
D.
19、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 分封诸侯,开发边疆
B. 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C. 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20、《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其中“秦惠王车裂商君”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21、统治腐朽是政权更替的主要原因。
(1)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3)周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22、白的诗飘逸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____”的美誉;《____》出现于明朝中期,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23、著名战役: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发生了________之战、马陵之战、________之战等著名战役。
24、明太祖是(_______)。
25、中华大地物华天宝,名人辈出。
(1)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________“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2)“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诗中赞美的人物是________。
(3)________是东晋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________撰写的,他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26、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___________.
2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先秦思想成就。
(1)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
(2)老子的思想学说集中于道家的经典《___________》;
(3)孔子的思想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儒家经典《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学派是:___________;
(5)战国时期强调依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法家集大成者:___________。
2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29、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起__________,东到辽东。
30、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年,目的是( )从而使本国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31、
徐悲鸿 《义勇军进行曲》
鲁迅 《愚公移山》
聂耳 《狂人日记》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
(1)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_______。
(2)贞观时期因敢于直谏,被唐太宗喻为“镜子”的大臣:_______。
(3)“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都与他有关,他也是北宋的建立者:_______。
(4)唐朝诗坛名家辈出,享有“诗仙”美誉的人物:_______。
(5)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将领:_______。
3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材料二: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材料三: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