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四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文帝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这说明此时(     

    A.生产水平远超前代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C.休养生息取得成效

    D.国家没有外敌威胁

  • 2、有专家认为,“买东西”这个词源于唐代。专家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A.唐朝长安人买物品只能到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去

    B.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两个字

    C.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常与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欧洲进行贸易

    D.舶来语,从阿拉伯传入中国

  • 3、想想看,促使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

    C.爱民如子

    D.想树立威信

  • 4、下列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部史书都是通史  ②两部史书都完整地描述了秦朝时期的历史

    ③《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④两部史书的共同特点是史料详实,文笔生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5、汉景帝曾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材料反映了汉初的治国思想是(  

    A.无为思想

    B.仁政思想

    C.重农思想

    D.抑商思想

  • 6、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到汉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了宽刑薄赋的政策。其原因在于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 7、20231019日人民网报道,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工作自2014年起持续开展,在黄海北部甲午海战主战区确认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系列水下考古成果对于推进甲午战争研究、沉舰遗址原址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教材。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与致远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实物教材”有关的将领是(       

    A.林则徐

    B.冯子材

    C.邓世昌

    D.左宝贵

  • 8、“禅让”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宗旨是“让贤”。禅让涉及的三位部落首领,他们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尧→舜→禹

    B.舜→尧→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 9、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下列选项中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

    A.汉朝

    B.秦朝

    C.商朝

    D.西周

  • 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此有关的制度是

    A.世官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 11、下图是一幅与秦朝有关的想象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楚汉之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巨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 12、下列哪一种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A. 佛教

    B. 道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 13、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盂”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医(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 1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最早的青铜器

    C.陈胜、吴广起义建立了西汉政权

    D.“光武中兴”导致外戚宦官开始交替专权

  • 15、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的官民比例约为1:2460,宋朝皇祐前则约为 1:929。唐宋官民比例变化的原因是宋代

    A.中央掌控了地方税收

    B.增设官员以分化处理事情的权利

    C.注重文教事业的发展

    D.推崇武将而忽视文臣

  • 16、唐代男女一起参加骑马、饮酒等活动;女服曾流行由波斯传入的胡服。由此可知,唐代(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社会风气开放

    D.文学艺术兴盛

  • 17、有人说,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这段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 18、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李冰

    B.华佗

    C.毕昇

    D.蔡伦

  • 19、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主张要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可以追溯我国古代哪家思想?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 20、“西汉刚刚建立之初,同姓王很少,西汉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下列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实施的一项举措是(     

    A.奴隶制

    B.推恩令

    C.禅让制

    D.世袭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到________。,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__________

  • 22、历史典故“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是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

  • 23、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___________水稻。

  • 24、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____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朝开始。

     

  •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名称。

    求强求富:时间   名称

    变法图强:时间   名称

    民主革命:时间   名称

  • 26、隋朝大运河北抵__________。明长城西至__________

  • 27、唐朝书法家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___等。

  • 28、历史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____________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 29、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30、后人尊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项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遗址。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室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指谁?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新皇帝”推行此项政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