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日常用语中时常有佛教词汇出现。例如,表示“时之极微者”的一组时间词“刹那”“一念”“弹指”等。这反映了佛教的传入(       

    A.动摇了儒家正统思想地位

    B.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C.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D.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

  • 2、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这些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 3、1140年郾城大捷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这一局面的形成有利于

    A.南北方民族融合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

    D.南方人口的北迁

  • 4、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B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

    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C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D

    乾隆年间,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便于货币流通

    A.A

    B.B

    C.C

    D.D

  • 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A.东周

    B.战国

    C.汉朝

    D.三国

  • 6、在夏商西周的贵族阶层中最低一级的是

    A.天子

    B.诸侯

    C.卿大夫

    D.士

  • 7、“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是指

    A.反对周加王的“国人”

    B.李冰、蒙恬

    C.刘邦、项羽

    D.陈胜、吴广

  • 8、宋太祖赵匡胤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宋真宗赵恒也曾赋《励学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宋朝实行的哪一政策?

    A.守内虚外

    B.分化事权

    C.重文轻武

    D.重义轻利

  • 9、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权臣当道

    B.隋末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炀帝的暴政

  • 10、隋朝的开国皇帝是(  

    A.杨坚

    B.朱元璋

    C.赵匡胤

    D.李渊

  • 11、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成书于明朝中期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B. 《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C. 元末明初的《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 12、这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具有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彻底性的特点。这场运动是(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 13、东汉后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

    A.外戚和宦宫交替专权

    B.土地兼并

    C.分裂割据

    D.中央集权

  • 14、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经济迅速发展

    B.奴隶制度确立

    C.王朝更替频繁

    D.诸侯兼并争霸

  • 15、如果你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以下几个关键词:精忠报国、抗金名将、莫须有,搜索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A.成吉思汗

    B.岳飞

    C.文天祥

    D.魏征

  • 16、“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的是(     

    A.耜耕

    B.牛耕

    C.石耕

    D.刀耕

  • 17、“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中国 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 18、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清朝设立军机处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科举制(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19、载初元年二月,各地科举考生云集洛阳,在洛城殿接受皇帝的面试,“殿前试人自此始”。开创“殿前试人”的是(     

    A.隋炀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 20、文物是历史的形象记载。对下图出土文物最合理的解释是(     

    A.秦朝文化影响深远

    B.汉朝统一铸造五铢钱

    C.丝绸之路连通东西

    D.罗马商品经济繁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 ______;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______

  • 22、唐朝的生产工具________.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________

  • 23、填空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种文字是________

    (2)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3)汉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被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是________

    (4)《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作者是________

    (5)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此人是________

     

  • 24、"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成就了对一朝的统治,他就是

  • 25、755年,借口朝廷出现奸臣,______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从此,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的局面。

  • 2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反映的是________,这条交通道路从________出发。

    (2)这条道路的开通与我国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物)出使________有关。

    (3)为了巩固这一成果,该王朝设置了________

  • 27、下图名称是______

  • 28、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和船队出发地点:刘家港

    B.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地区:红海沿岸

  • 29、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_____

  • 30、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_______出使西域,他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________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项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东汉时期的两位著名医学家的名称及其医学成就各举一例?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两个序号分别所代表的政权名称,并列举任意两个南朝政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并举出他实行汉化的措施(任意两项)。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间的关系。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历史发展的特点或趋势?(至少两个方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