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延边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C.宋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D.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 2、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主要用来干什么?(   )

    A. 防洪灌溉   B. 军事防御   C. 民用工程   D. 景观工程

  • 3、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时期

    B.夏朝后期

    C.商朝前期

    D.西周前期

  • 4、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这座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临安

  • 5、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统一思想

  • 6、许多国家和唐朝有贸易往来,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大食

    B.新罗

    C.天竺

    D.波斯

  • 7、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炎帝

    B.黄帝

    C.炎帝和黄帝

    D.尧舜禹

  •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 9、中国的科技文化源远流长,蕃积深厚。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东汉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佛教的创始人是张陵

  • 10、下图中的青铜面具是1986年发现的某处古代文明遗址中数千珍贵文物的其中之一,谁能猜出这处遗址是在我国的哪一地区?(       

    A.山西襄汾的陶寺都城遗址

    B.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

    C.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

    D.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

  • 11、将女真改为“满洲”的是哪位人物?( )

    A.努尔哈赤 B.顺治 C.皇太极 D.康熙

  • 12、主食永远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古人类中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 13、修养生息政策是谁采取的:

    A.汉文帝,汉景帝,刘邦

    B.光武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刘邦

  • 1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国家支持东南沿海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人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 15、清初,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的是(     

    A.林则徐

    B.郑和

    C.邓世昌

    D.郑成功

  • 16、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是

     

    A.

    B.

    C.

    D.

  • 17、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A.大兴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闭关锁国

    D.重文轻武

  • 18、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 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

    A. 所面临的社会现实不同

    B. 所受的教育不同

    C. 仕途不同

    D. 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 19、“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一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黄巢起义

    C.元末农民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20、下图是东晋~ 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出现巨大变化。这与当时推行、实施哪一制度有着密切相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建筑;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圆形房屋。

  • 2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   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2)战国时期秦国太守 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3)曹魏时期,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独创楷书书法的是  

    (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首部农学“百科全书”的是  

  • 2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___________

  • 24、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科举制确立的朝代——

    (2)安史之乱发生在——

    (3)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 25、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大败金军,精忠报国——

    (2)抗击倭寇,平定海波——

    (3)唐朝时统一青藏高原各部的吐蕃赞普——

    (4)907年,建立后梁政权——

  • 26、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2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 )

  • 28、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一方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技术革新, 创作一部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____,另一方面,他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___________,“几何”“点”“三角形”等概念才被中国人认知。

  • 29、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唐朝时期克服重重困难,6次东渡,终于将中国文化远播日本的高僧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吕 D. 李渊

  • 30、《兰亭序》在我国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尊称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A画圣   杜甫(   )

    B诗仙       孙思邈(   )

    C药王   吴道子(   )

    D诗圣   赵匡胤(   )

    E宋祖     李白(   )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两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皮日休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朝诗人胡曾《汴水》

    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两则材料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所学,分别说出材料二中的“盛世局面”和“鼎盛时期”指什么?

    (3)唐朝经济的繁荣和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相关,请列举两例新的生产工具。

    (4)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简述出现这一重大变化的原因(答一点)

    (5)唐宋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及经济非常繁荣,这对我们今天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