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你知道秦时长城的起止点是哪里吗( )

    A.东起临洮,西到辽西

    B.西到陇西,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临洮,东到东海

  • 2、“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赞美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张骞通西域

    D.文成公主入藏

  • 3、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都重视对边疆管理,设立了相应管理机构,如,秦军收复河套地区后设置“九阳郡”。下图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边疆的治理措施”思维导图。其中,清朝治理西南边疆的措施,正确的是

    A.③北庭都护府

    B.⑤伊犁将军

    C.⑦驻藏大臣

    D.⑨行省制度

  • 4、“不以智累心, 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记录这句话的典籍是

    A.《论语》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

  • 5、如果你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以下几个关键词:精忠报国、抗金名将、莫须有,搜索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A. 霍去病   B. 岳飞

    C. 卫青   D. 蒙恬

  • 6、读书可以让阳光驻进我们的心灵,在诗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书目并选出与叙述秦始皇和中央集权制等有关一部的是

    A. 《论语》

    B. 《史记》

    C. 《齐民要术》

    D. 《汉书》

  • 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

    A. 北京   B. 杭州   C. 洛阳   D. 南京

  • 8、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9、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遗址位于我国哪条大河流域( )

    A. 黄河流域   B. 珠江流域   C. 长江流域   D. 恒河流域

     

  • 10、人们在浙江绍兴建有一座著名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A.治理水患,公而忘私

    B.造堤筑坝,水来土挡

    C.创造文字,养蚕缫丝

    D.发明舟车,方便出行

  • 11、郭沫若这样评价李自成“他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免田为口号,转战数十年。”他的主要事迹不包括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建立大顺政权

    C.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D.抗击荷兰

  • 12、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 13、史书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此工具是(     

    A.翻车

    B.耧车

    C.筒车

    D.水排

  • 14、汉武帝开庭议事,有时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作出的重大贡献(     

    A.蔡伦

    B.班超

    C.王羲之

    D.张仲景

  • 15、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设置了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促进了民族团结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 16、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A.王羲之

    B.贾思勰

    C.钟繇

    D.祖冲之

  • 17、中央巡视组的成立犹如一把利剑,为反腐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的官职是(   )

    A. 御史大夫   B. 司隶校尉   C. 吏部尚书   D. 刺史

  • 18、下列图片文物共同反映了( )

    元谋人的牙齿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山顶洞人的骨针

    A.这三种远古人类都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这三种远古人类都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

    C.这三种远古人类都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这三种文物都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文化遗存

  • 19、下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20、据央视《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苏家垄墓葬》报道: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显露着100多座大小墓葬和8个车马坑,考古人员依据迹象判断,它们的年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据此判断,下列史实与该墓葬年代一致的是

    A. 分封制开始

    B. 甲骨文出现

    C. 禹传位给儿子启

    D. 周平王东迁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家畜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其中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______最为典型。

  • 2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不懈探索和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类别一:科学技术

    事例:东汉A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日益普及。

     

    类别二:医学名著

    事例:张仲景的《B》,为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类别四:历史巨著

    事例:《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D通史。

     

    类别三:工程建筑

    事例:C建成后,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1)A:_______   (2)B:_______   (3)C:_______   (4)D:_______

  • 23、河姆渡人的房屋特征是________,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农业工具以________最为典型,家畜以________为主。

     

  • 24、中国最早的纸币产生地是________

     

  • 25、夏朝后期,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________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________夏朝灭亡。

  • 26、图A人物是______,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图B人物是______,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他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 27、北宋末年,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____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 28、“时势造英雄”,请根据题意列举相关人物

    (1)被称为“人文初祖”的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是

    (2)中国历史上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3)商鞅受到 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

    (4)战国末期的 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 29、青铜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

    (1)在___________社会后期,中国的甘肃、青海、陕西、安徽等就出现了青铜。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___________等方面。

    (3)商代后期,大型的青铜器逐渐增多,如: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30、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____________成为最著名的传说人物,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相。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儒家学派   老子

    道家学派   孔子

    法家学派   韩非子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这“七雄”分别是哪七个国家?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七年级3班围绕“文明交汇、交流”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材料一     正是繁荣的封建经济,奠定了唐文化高度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政治上的长期的统一,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条件……再次,唐朝中外交通的发达,统治者对于自己文治武功和大一统事业充满了信心,因而采取了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

    ——宋强刚:《试论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二十一年和开成三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百年留学》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唐代采取“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哪张图片反映高僧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史实。结合材料指出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并概括中日交往的特点。

    (3)综合以材料,分析影响对外交往的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