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说中,植五谷,制作生产工具,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2、楚汉战争交战双方的结局是( )
A.刘邦战胜项羽
B.项羽战胜刘邦
C.陈胜战胜吴广
D.吴广战胜陈胜
3、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战国时期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已大量使用
A.磨制石器
B.陶制农具
C.青铜农具
D.铁制农具
4、从“小邑犹藏万家室”极度繁盛,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的千里萧条,导致唐朝出现如此转折的事件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
5、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 )
A.元朝时,政府大力拓展海上交通范围,当时同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B.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C.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
D.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6、有些诗句会反映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7、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经西域传入到中国。佛教开始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
A. 春秋末期 B. 西汉中期 C. 东汉初年 D. 西汉末年
8、“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是对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表现的概括。这种现象出现于
A.明朝前期
B.明朝中期
C.明朝中后期
D.两宋时期
9、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这反映了清朝统
治者
A. 提倡言论自由 B. 焚书坑儒 C. 大兴文字狱 D. 独尊儒术
10、清朝前期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的商帮。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 )
A.晋商
B.徽商
C.浙商
D.苏商
11、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武昌工人罢工
C.宪章运动 D.上海工人罢工
12、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请回答下列小题。
【1】“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该诗歌颂的人物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大禹
【2】“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A. 夏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1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太祖为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
A.中书省
B.东厂
C.御史台
D.锦衣卫
14、以下属于唐朝时期的发明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5、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的时间是
A. 1685年
B. 1689年
C. 1771年
D. 1802年
16、《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井田制
D.皇帝制
1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遗址为我们生动的展示了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图景,其生活的共同点是
A. 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 种植水稻、粟
C. 饲养猪,制造彩陶
D. 过着定居生活
18、《孙中山选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该表述阐述的是( )
A.黄花岗起义的原因
B.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C.安庆起义的原因
D.安庆起义的意义
19、《辞海》曰:“启, 夏禹之子,禹曾让位于益,但人民怀念离的功绩,乃拥戴启继位,开君主世袭之风。”可见王位世袭制始于( )
A.舜
B.禹
C.益
D.启
20、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A.魏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
21、文字、国家机构等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中华文明距今有 ______年(大约)的历史。
22、(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从________开始的。
(2)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是________。
(3)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朝开始。
23、请将朝代符号按先后顺序填入题中空白处。
A五代十国 B北宋 C隋 D南宋
24、背景: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术思想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_”。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内容。
(1)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________
(3)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________
26、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____
27、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8、填空题:“房谋杜断”中的“房”是指(人名)_________,“杜”是指(人名)________。
29、元朝的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就描述了________的繁华景象。
30、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嫁给他;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
31、请把下列成语与相应历史人物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 赵括
围魏救赵 廉颇
负荆请罪 晋文公
纸上谈兵 孙膑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变法——
(3)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制度与思想文化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变迁)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纪》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部落联盟时期首领更替的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哪一制度的产生标志着“家天下”的出现?
材料二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初年周王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周平王继位,把都城东迁到洛邑,以避开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平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有地方诸侯掌握。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这一时期各国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当时最先称霸的是谁?
(思想活跃)
材料四 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7日在曲阜开幕。作为全球儒学爱好者共同追崇的文化盛事,今年孔子文化节的主题确定为“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开幕式以家齐、国治、天下大同的理念讲述中国故事。
(4)春秋时期兴起的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台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内容。列举两项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5)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张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