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的是( )
A.水稻
B.玉米
C.马铃薯
D.向日葵
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有四书五经
D.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希望成为政府官员
3、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②刑法苛严 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
4、二里头遗址中有中国最古老的帝王宫殿遗址,宫殿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昔日奴隶制王朝的繁华。据此判断二里头遗址是( )
A.夏朝遗址
B.商朝遗址
C.西周遗址
D.东周遗址
5、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A. 《丹经》 B. 《九章算术》 C. 《伤寒杂病论》 D. 《黄帝内经》
6、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大禹治水
B.黄帝大战蚩尤
C.武王伐纣
D.商汤灭夏
7、东汉后期,动摇了其统治的历史事件有( )
①王莽建立新朝 ②“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④黄巾起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龙门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地点在
A.四川成都
B.山西大同
C.河南洛阳
D.河南安阳
9、“楚汉之争”是指秦朝灭亡后,为了争夺帝位( )
A.刘备和曹操领兵争战
B.嬴政和项羽领兵争战
C.项羽和章邯领兵争战
D.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10、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掌管国家军事事务的官职是
A.县令 B.丞相 C.太尉 D.郡守
11、如果你是皇帝,你认为下列人物哪个是东汉专权的“外戚”
A.皇帝的弟弟
B.皇帝的叔叔
C.皇帝的子女
D.皇帝的舅舅或者妻弟
12、明代宋应星在著作中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此书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 )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D.孙中山——辛亥革命
14、习近平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下列说法能准确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B.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5、姚崇、宋璟、杨国忠、李林甫都是唐玄宗重用的辅臣。在姚崇、宋璟辅佐下,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也开元盛世局面。在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当道时期,唐朝朝政混乱,出现了( )
A. 藩镇割据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五代十国
16、下列与禅让制密切相关的是
A.炎黄战蚩尤
B.黄帝建官室
C.炎帝种五谷
D.舜让位于禹
17、北宋为应对边疆战事,供养了大批招募的军队,但多而不精,战斗力弱,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了( )
A.专职从事军事的募兵制
B.“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C.工匠源于民间的雇募制
D.自愿加入的志愿兵役制
18、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不同
B.饮食习惯不同
C.劳动技术不同
D.劳动工具不同
19、南方的初步开发中,对“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初步开发,主要是哪国人民
A. 吴国
B. 魏国
C. 蜀国
D. 东晋
20、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指出:“春天受了风寒,夏天就容易拉肚子,夏天中暑,秋天更容易得病,秋天受了湿冷,冬天容易咳嗽,人们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这一看法( )
A.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C.强调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D.说明他还擅长于外科手术
21、唐朝先后设置______________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
2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23、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的地方是___________。
24、我国现存最早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__》;魏晋时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书圣”王羲之的《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5、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之称,他被誉为“诗圣”;曹雪芹晚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_____》,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26、齐、楚、秦、燕、( )、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27、唐朝时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____;明朝大将________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8、科举考试影响深远。
(1)科举考试制度正是诞生于___________帝统治时期。
(2)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___________。
(3)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___________的繁荣。
29、东汉的南阳太守 __________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__________,这项技术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30、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________________”自称。
(2)__________________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3)河南___________(地名)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韩、西汉、新莽、玄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宋、后赵、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多个政权在此建都。
(4)庙号起源干商朝,是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有太祖、世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仁宗等。高祖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比如魏高祖曹丕、晋高祖司马懿、汉高祖____________(姓名)。
(5)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6)《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的创作者是东晋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
31、连线
32、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3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书法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书法历史源远流长,翰墨飘香。在一次举办书法的发展历程展览中,有如下书法参展作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甲骨文的历史文化价值。
(2)秦朝时把材料二中的哪一种文字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3)依据材料二,排列出四种书体出现的先后顺序,从上面四种书法作品中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并说明其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