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从下面形势图中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西汉都城是长安

    B.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能够有效治理

    C.西域归属中央政权

    D.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 2、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遗产项目,成为跨国联合申遗的典范。这一遗产项目最有可能是

    A.长城 B.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丝绸之路

  • 3、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为“医圣”。他是(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扁鹊

  • 4、秦朝实行“连坐”:一人犯法,罪及三族(父、母、妻);一家犯法,邻里要牵连受罪。这说明秦朝

    A.赋税沉重 B.刑罚残酷 C.偷盗猖獗 D.徭役繁重

  • 5、“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说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有利条件是江南地区( )

    A.政府重视农业

    B.自然条件优越

    C.社会环境安定

    D.有技术的劳动力数量增加

  • 6、弄清历史评价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宋朝统治者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B.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重文轻武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D.在地方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 7、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秦末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B.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黄巾起义——光武中兴

  • 8、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武力进攻速战速决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合而不同,求同存异

  • 9、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有关的皇帝和建立的朝代是

    A.宋太宗、北宋

    B.宋太祖、北宋

    C.宋钦宗、南宋

    D.宋真宗、北宋

  • 10、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

    A. 东汉末年   B. 春秋战国时期

    C. 西晋末年   D. 三国时期

  • 11、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其建立者是( )

    A. 冒顿   B. 松赞干布   C. 耶律阿保机   D. 元昊

     

  • 12、隋朝与秦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两个短命王朝,但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列关于隋朝与秦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戚建立,暴政而亡

    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定都长安,疆域广阔

    D.远征高丽,民不聊生

  • 13、武则天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议。史学家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     

    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并设立进士科

    D.执政时期任用酷吏滥杀无辜

  • 14、在战国时期开凿的,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大运河 B.六辅渠 C.白渠 D.都江堰

  • 15、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右边对西汉初年史实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轻徭薄赋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术

    D.光武中兴

  • 16、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祖冲之-《神灭论》 B.祖冲之-《大明历》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 17、明朝老儒钱宰上朝后低吟的诗、吏部尚书吴琳回老家后在田间插秧的事明太祖都了如指掌,这种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因为明朝实行了

    A. 废除行省   B. 废除丞相   C. 八股取士   D. 厂卫特务机构

  • 18、《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郡县制

    B.推恩令

    C.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D.三省六部制

  • 19、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农民培育出农业优良品种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 20、观察秦朝疆域图,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咸阳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辽东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隋唐文化艺术成就突出,其中被誉为诗圣的是 ,被誉为画圣的是

     

  • 22、政治制度贯穿着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1)尧舜时实行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为____________

    (2)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____________

    (3)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____________(制度)确立,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 23、秦朝时,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为了统一模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

  • 24、结果: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________派大将卫青等出击匈奴,使之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 25、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 “魏晋南北朝”专题旅游。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详细的记录,没想到笔记本不小心掉进了水中,一些重要的记录模糊了!你能否帮他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行!

    (1)小明来到襄阳古隆中,收集到“功盖三分国,名垂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诗句,这是为了纪念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名人______________

    (2)在安徽寿阳,小明了解到当地家喻户晓的成语“草木皆兵”、“东山再起”和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______________

    (3)在四川成都,小明参观了著名的武侯祠,从碑文中了解到刘备于221年在成都建国,历史上称作_____

    (4)在南京,这个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地方,小明知道除了南朝四个朝代外,还有__________

  • 26、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是____。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

  • 27、填空题

    按朝代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或时代

  • 2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反映的是________,这条交通道路从________出发。

    (2)这条道路的开通与我国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物)出使________有关。

    (3)为了巩固这一成果,该王朝设置了________

  • 2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汉王_______

  • 30、公元前138年,________出使西域。此后汉朝与西域的往来日益频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线,被称作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Ⅰ组 Ⅱ组

    人物 事件或作品  民族   首领 政权

    汤显祖 平叛大小和卓 女真族   元昊   蒙古国

    曹雪芹   《红楼梦》   蒙古族   阿保机   西夏

    明太祖   《牡丹亭》   契丹族   努尔哈赤   后金

    乾隆帝 厂卫制度 党项族   成吉思汗   契丹国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本册书学过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利。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候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在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在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统治网络。

    ——摘编自《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答到两项即可)

    (2)小历说“西周实行分封制,最终导致西周走向灭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