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四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民主,指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民主政治,是民主制度的目标。中国最早的能够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应该追溯到下列哪一段历史时期( )

    A.古人类时期

    B.冰河世纪

    C.原始农耕时期

    D.尧舜禹部落联盟时期

  • 2、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之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李密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宋金战争

  • 3、下表是元朝与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表。与宋朝相比,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确立(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宋朝

    路(府)州县制

    元朝

    省路府州县制

    A.厂卫制度

    B.“三司”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 4、他抱着“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的决心,战胜了沿途流沙雪山、严寒酷暑等种种障碍,在那烂陀寺刻苦学习,从天竺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在长安组织专门机构翻译佛经,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以不朽的功勋,获得世人的尊重。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

    B.班超

    C.玄奘

    D.鉴真

  • 5、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朱温建立后梁

  • 6、“军机大臣每日都会被召见并奉旨办事,但只有建议权,决策权在皇帝。”据此推知军机处(     

    A.保证皇帝独掌朝政

    B.实现科学合理决策

    C.保障国家长久安定

    D.杜绝官吏贪污腐败

  • 7、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下列强调依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韩非

    C.庄子

    D.孟子

  • 8、有人说,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这段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

    B.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 9、“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是(     

    ①生活安定             ②注重农业生产             ③提倡勤俭节约             ④严刑酷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 11、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 《伤寒杂病论》   B. 《兰亭集序》   C. 《齐民要术》   D. 《史记》

  • 12、1936年郁达夫赋词歌颂他:“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这里的“他”最终实现了“杀尽倭奴”的夙愿。据此判断郁达夫歌颂的“他”是

    A.戚继光

    B.岳飞

    C.郑成功

    D.郑和

  • 13、“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都是历史故事,下列古典小说中包含这些故事的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 14、“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 15、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 16、以下可分别对应东汉“兴”“衰”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C.王莽篡权;豪强并起

    D.外戚专权;豪强并起

  • 1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体现了追求社会和谐的愿望

    B. 佛教在西汉初年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 东汉时期张陵等人在民间创立道教

    D. 通史巨著《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 18、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张角

  • 19、下图是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指数图。图中②的年份,处于我国古代的一个盛世时期,这是指(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20、战国时期,多国进行了变法。它们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 促进了经济发展

    D. 确立了封建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84年,太平道首领___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__________军。

  • 22、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体通史;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后人誉为“________”。

     

  • 23、列举战国七雄。

     

  • 24、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内容。

    (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极其庞大、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时期不同民族人口大规模流动,在长期杂居相处和互相通婚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

    (3)“(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这是《元史地理志》中的一段话。当时的元朝为了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________(制度)。

    (4)______兵败被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他被关押近四年,宁死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他被押往刑场后面南而拜,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5)元朝时设置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 25、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世袭制禅让制取代。( )

     

  • 26、唐朝书画艺术名家辈出,____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内容。

    (1)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________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

    (3)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________

    (4)祖冲之的数学研究成果收集在他的名著:________

  • 28、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其传到可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____》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 29、孔子政治主张:核心思想是“________”,他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政治上推崇________的制度,主张__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 30、秦朝的都城________;西周的都城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两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也是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

    请你将以下政权名称、建立者及都城,用线段正确地连接起来。

    政权的名称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元昊   开封

    西夏 赵匡胤   兴庆府

    北宋 阿保机 上京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内容。

    (1)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子百家对于统治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由春秋战国走向天下一统的过程中,法术首先奠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基础。……汉代黄老术的清净无为之治,使得汉朝逐渐走向繁荣,但是也导致了同姓诸侯坐大而威胁中央政权之势。

    --李锐《诸子百家的治术争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为解决汉初黄老术的弊端,巩固中央政权,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东汉张仲景

    (2)材料二中张仲景“博采众方”写成的中医治疗学专著是什么?为什么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材料三: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3)概括材料三中贾思勰的主张内容。谈谈这本著作在农学史上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