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知得失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2、长城的修建自春秋战国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秦、明两代修建的长城均长逾万。明长城修建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技术最先进,也最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下列关于明.长城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隔断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D.阻挡了匈奴入侵中原地区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与此水利工程相关联的信息是
①灵渠 ②秦国 ③漓水 ④都江堰 ⑤李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区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C.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D.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5、观察下边地图,洛邑与临淄的关系是( )
A.周王都与诸侯国都
B.战国七雄的都城
C.秦王朝都城与郡县治所
D.春秋霸主与其他诸侯国都
6、有人认为,宋朝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于其在与西夏、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种局面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宋朝
A.和亲会盟
B.重视商业
C.重文轻武
D.闭关锁国
7、隋朝从建立到灭亡跟哪一朝代极为相似
A.秦朝 B.汉朝 C.三国 D.东晋
8、《旧唐书》载:“漆州,下,贞观十六年(642年)、置漆州及荣懿、扶欢,乐来三县,咸亨元年,废乐来县,天宝元年,改为漆溪郡。乾元元年,复为漆州,领县二,户八百七十九,口五千四十五,至京师三千四百八十里,至东都四千二百里,荣懿、扶欢,已上二县,并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由此证实万盛地区行政建制于唐朝。这段史料应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口传史料
9、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名画《步辇图》由唐朝画家吴道子绘制,该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而派遣该使臣来唐的吐蕃首领是( )
A.尺带珠丹
B.颉利可汗
C.松赞干布
D.耶律阿保机
10、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1、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以下史实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②东汉时,欧洲的大秦王派遣使节访问洛阳
③十六国时,中亚的粟特商人在河西走廊经商
④北魏时,魏献文帝派遣使节出使西亚的波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李明同学在研究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时,收集到了两幅原始居民的居住场所复原图(见下图)。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都出现在长江流域
②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居民种植水稻
③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
④干栏式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和敬畏、象征使用者权力和地位等的作用,因之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这反映了青铜器( )
A.制作工艺高超
B.藏礼于器
C.用途广泛
D.种类丰富
1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①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
②宣扬国威
③加强与海外联系
④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⑤促进南洋的开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
15、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论述某个历史王朝时指出:该王朝建立了中国古代真正的霸权。一则确立了完整的中国文字书写系统。二则,建构了复杂的国家组织。这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6、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以“尊王攘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包括秦楚)其中,最早称霸的诸侯是( )
A. 秦穆公 B. 楚庄王 C. 齐桓公 D. 晋文公
17、“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其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北魏政权很快土崩瓦解
B.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
C.东晋迅速强大统一北方
D.出现“王与马,共天下”局面
18、通过“杯酒释兵权”迫使大将纷纷交出兵权的是( )
A.汉高祖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9、如果想一睹夏朝都城的风采,我们可以参观下列哪一遗址( )
A.半坡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安阳殷墟
D.河姆渡遗址
20、在一次鉴宝节目中,一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麻姑山仙坛记》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苍劲古朴、骨力挺拔”。如果鉴定该作品为真迹拓本(复制品),其真迹作者是
A.柳公权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21、对号连线(将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1)罗贯中_______A.抗元英雄
(2)宋应星_______B.《西游记》
(3)李时珍_______C.《本草纲目》
(4)司马光_______D.领导抗倭战争
(5)戚继光_______E.《水浒传》
(6)文天祥_______F.《三国演义》
(7)郑成功_______H.收复台湾
(8)徐光启_______G.《农政全书》
(9)吴承恩_______L.《资治通鉴》
(10)施耐庵_______Q.《天工开物》
22、东晋________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3、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在该事件之后逐渐形成了严重的________现象。
24、960年,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宋朝的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东晋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流传下来的作品有《____》和《洛神赋图》。
26、公元前209年,_______、________在大泽乡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27、《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28、贞观初年,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磨难到达天竺,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位唐代僧人是 ______ 。唐玄宗时期,扬州大明寺高僧 ______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29、明末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30、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置_________来加以管理。
31、请将相互关联的人物与事件用直线连起来。
玄奘 创立殿试
鉴真 西行天竺
武则天 东渡日本
3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
3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了解这段历史的文化发展。
(1)小明同学总结了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特点,请给他总结的特点加以举例说明:
①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 。
②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 。
(2)北魏孝文帝崇信佛教,他在位时大力开凿石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佛教广为传播的原因有哪些。
(3)这一时期政权割据,战争连绵,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归纳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