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分封制的瓦解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老师给同学们播放电影《开天辟地》的片段,可用于下列哪一史实的学习?(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A. 尧 B. 舜
C. 启 D. 禹
4、某学校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选取了贾思勰这一人物作为塑像的原型。这一人物著有( )
A.《伤寒杂病论》
B.《洛神赋图》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5、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唐朝( )
A.中外交流频繁
B.民族政策开明
C.丝织业衰退
D.文化繁荣发达
6、《中国青铜器辞典》全面展现了中国青铜器的现存状况和研究成果,是目前收录最为完备的一部大型青铜器的工具书,填补了中国青铜器辞典领域的空白。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入选该书的是( )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D.人面鱼纹彩陶盆
7、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卫边境,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这个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
A. 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阪泉之战
8、毛主席曾经盛赞东汉开国皇帝,说他是一位最能打仗、最会用人、最懂管理的优秀皇帝,这位皇帝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司马炎
9、如图是某部书的目录,结合目录的相关内容,判断这本书是( )
A.《西游记》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10、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最能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的是
A.
B.
C.
D.
11、我国古代有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以下战役不属于这一类的一个是( )
A.官渡之战
B.赤璧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2、半坡原始居民住着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如图所示属于半地穴式房屋的是( )
A. B.
C.
D.
13、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4、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大破曹操大军。这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秦国确立军事上的强大地位,使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6、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瓦子 ③互市 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丝绸之路开通始于(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宣帝
18、某同学画了我国古代某制度的思维导图(见下图)。这一制度创立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19、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的人是( )
A.张骞
B.班超
C.蒙恬
D.卫青
20、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唐诗摘选 | 反映的社会状况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开元盛世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安史乱起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安史乱平 |
A.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源于社会
B.诗歌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C.唐诗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D.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21、填空题。
(1)汉藏友好,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初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____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成婚,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2)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____。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清朝设立____,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4)17世纪中期,康熙帝组织了两次____(战争名称)痛击入侵俄军,维护了国家主权。
(5)1771年,____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22、1644年,黄巢率军攻进北京城,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错误:( )改正:( )
23、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_________。
24、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________,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
25、八王之乱的影响:______从此衰落,并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6、按下列提示,写出在宋朝经济发展上有代表性的地区名称。
(1)重要的粮仓:_______
(2)著名的瓷都:_______
(3)闻名世界的大商港:______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建立在:_______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_____
27、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周王室地位______,大的诸侯势力_______。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的地位。
2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性一战是_____________。
29、历史的发展需要某些因素的推动。
(1)秦始皇嬴政,他将 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2)汉武帝在位时,思想上采取 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0、______________(人物)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31、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公元前2070年 巨鹿之战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 夏朝的建立 项羽
公元前207年 商鞅变法 嬴政
公元前221年 大泽乡起义 禹
32、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地名。
(1)秦朝的都城______
(2)东汉的都城______
(3)南朝的都城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局面。
材料二:老子怀念商朝和西周时代,面对领土较小的城邦方国和部落,天下共主可以维持绝对的优势。所以君主不需要采用过多的行动,颁布过多的政令,就能维持统治。因为各种事务简单,所以本身民众不容易多想。
材料三:他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他主张温故而知新,在教学实践中能采用因材施教等多种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1)材料一中的这一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老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
(3)材料三中的他指得是谁?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他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