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滨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56年,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提出来。下列对这一方针解读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学艺术领域遵循的基本方针

    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③实质是承认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④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南地区解放战争的推近,贵州境内有大片少数民族区域,土司制度依旧根深蒂固,为此中央政府给广大土司控制下的“贱民”分田地,瓦解土司制度。这一行为得以推行是因为中央颁布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80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创办于

    A.广州

    B.南京

    C.北京

    D.上海

  • 4、“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词出现反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 人民生活的提高

    B. 就业制度的变化

    C. 医保制度的建立

    D. 综合国力的提升

  • 5、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个人英雄主义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6、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卖国复辟全国共讨

    B.护国军战斗力强

    C.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D.内部分裂军心分散

  • 7、“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 8、下列事件中发生在1905年的有(     

    ①废止科举考试   ②创立中国同盟会

    ③萍浏醴起义       ④拍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B.没有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C.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0、“1950年10月初,美军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危急关头,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支援。”材料反映了(     

    A.抗美援朝的目的

    B.抗美援朝的原因

    C.抗美援朝的过程

    D.抗美援朝的意义

  • 11、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 1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二次革命﹣复辟帝制﹣护国运动

    B.复辟帝制﹣护国运动﹣二次革命

    C.复辟帝制﹣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复辟帝制

  • 13、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A.太平军北伐和西征

    B.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

    C.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D.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

  •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包括

    A. 平等互惠

    B. 缔结同盟

    C. 和平共处

    D. 互不干涉内政

  • 15、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中曾国藩、李鸿章等开明官员掀起的“师夷长技”的历史事件是   (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开放言论   D. 创办报刊

  • 16、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割台湾给日本

    D.增开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 17、1957年周恩来说:“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的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许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材料旨在表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影响

  • 1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的是(  )

    A.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B.确定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D.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19、“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云,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就是   (  )

    ①大庆油田建成②鞍山钢铁公司大轧钢厂建设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20、如下图是1843年前后清朝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图。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割香港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年召开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2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写出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目的地的名称;

    2)在答题卷相应的答题线上写出图例的含义。

  • 2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________

  • 2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存在约1300年的____,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 25、兴起:义和团由________________一带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____________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 2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的国家是________

  • 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 28、《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__》。

  • 2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______

  • 30、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________、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______________,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评价?

  • 3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写出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 33、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里程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国内、国际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材料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你认为“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结果怎样?它在哪一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