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中日关系,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②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③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④中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没有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这反映了( )
A.农业合作化优先于工业化
B.工业化比农业合作化重要
C.农业合作化服务于工业化
D.工业化服务于农业合作化
3、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对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品大量进口
B. 鸦片的大量输入
C. 军费开支增加、战争赔款支付
D. 茶叶、棉花等传统产品滞销
4、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7年12月13日为我国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
A. 西安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国民革命 D. 长征胜利
5、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A.新中国成立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三大改造完成后
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的梳理,表述正确的是( )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长沙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D.百团大战——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7、“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没有不刊登的)……使观者白易晓……庶几留心时务……此新闻之作,故大有益于天下也。”材料反映的近代文化现象是( )
A. 新式学堂 B. 近代报刊 C. 思想解放 D. 文化繁荣
8、通过“逼迫清帝退位”“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判断历史人物,他是( )
A.李鸿章
B.袁世凯
C.段祺瑞
D.蔡锷
9、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的是( )
A.曾国藩 B.洪秀全 C.石达开 D.李秀成
10、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是( )
A.美国、俄国
B.英国、法国
C.德国、英国
D.德国、法国
11、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A.“自强”“求富”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列强的资本输出
D.维新变法
12、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是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新式海军 D.交通运输业
13、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A.1839年6月
B.1893年6月
C.1840年6月
D.1841年6月
14、1964年,美国作家斯诺说某国领导人与他交谈时这样说:“过去15年中我们有些事情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这里的“失误”是指(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三大改造
15、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目睹到的历史事件是
A. 火烧圆明园
B. 谭嗣同殉难
C. “公车上书”
D. 八国联军侵华
16、“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泉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与这一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十五大
18、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的提出( )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C.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有利于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成立
19、下图所示对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杨虎城 C.谢晋元 D.王铭章
20、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委员总数的1/4。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近代中国文化教育
(1)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_____
(2)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_________
(3)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_________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
2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和民主自由原则。
2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_________。
(3)1492年,___________(国别)航海家哥伦布,从____________ (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他认为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__,所以称当地居民为_________。
(4)1497年,__________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____________。
24、识图一,填空:
(1)此人物图是_________
(2)写出他的革命事迹一项_____________
25、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事件。
(1)近代史上一次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______;
(2)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______;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______;
(4)“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让世人悲痛铭记:______;
(5)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______。
26、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 召开,会上决定把 作为代国歌。
27、在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过程中,中国曾爆发________、________两次规模宏大的农民大起义,虽然最后在中外反革命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28、__________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1年,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9、识图,把下列字母代号的地点填入图中适当的方框中。
A、长江三角洲
B、最大的经济特区。
30、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________》、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________》、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___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是指哪里的农民?
(3)最初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哪个?
(4)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谈判,多少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32、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敢于斗争的林则徐】
(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顺时而变的孙中山】
(2)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勇于创新的毛泽东】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3)毛泽东在哪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写出毛泽东领导的起义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33、中共七大的召开对抗日战争和中国有什么意义?
34、伟大的人物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群众要求的先进思想的提出者。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同志说此话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
——《邓小平时代》
(2)材料二中“强国富民”道路指的什么道路?
材料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报告
(3)材料三中“中国梦”的提出者是谁?“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必须依靠谁来实现?
(4)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我们从伟人身上学到哪些美好品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