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石油工人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延安
C.上海
D.遵义
3、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挥师南下,这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战役发生的时间 B.战役的发起者
C.战役的战略价值 D.战役进军的地点
4、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这个决策最先开始于( )
A.军队
B.学校
C.农村
D.城市
5、在西安事变纪念馆中,有一主题陈列名为《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历史的转折”在这里是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以下是20世纪初刊登在报纸上的两则征婚启事:一则曰:“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另一则曰:“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思习,有从夫之美德”。透过这两则征婚启事可以看出
A.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气息 B.择偶标准依然是三从四德
C.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D.女性的地位已经超过男性
7、1920年,上海《解放画报》上发表《靠不住的》一图。图中一妇女正孤独无助地背靠着一根刻着“三从四德”的石柱。漫画意在宣传
A.坚守传统道德
B.世界进步潮流
C.提高妇女地位
D.兼容并包思想
8、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战役的示意图,与其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消灭北洋军阀的决定性战役
B.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国民党军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9、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重要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改变会议航向是因为( )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地位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D.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各国共识
10、20世纪初,中国至少出现了五六种要用“千年”来作计量单位的重大变化。其中,在教育制度方面千年的重大变化是( )
A.科举制度被废除
B.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C.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D.废除跪拜礼
11、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12、下面系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一场运动, 由于缺乏经验,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场运动是
A.“大跃进运动”
B.农业合作化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立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14、纪念长征的诗歌中写道“风萧萧马嘶嘶穿越雪山,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造就了一种精神,震惊了两个世纪。”“造就了一种精神”是指
A.艰苦朴素的精神
B.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C.勇于创新的精神
D.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两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与“1971年”“第26届”“五大常任理事国”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美建交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中日建交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7、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
A.济南惨案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18、能够证明地圆说的航海活动是( )
A.迪亚士远航 B.哥伦布远航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9、“七十二徒儿,耐战春云送用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浙皖起义
B.广西起义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0、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茅盾——《骆驼祥子》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21、1906年,A_______________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__》。
22、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3、新中国奉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2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政策;如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5、公元1894年是农历________年,1898年是农历________年。
26、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________会议,并且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7、北京大学和《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________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8、1839年6月, _________ (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 _________ 。
29、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______主义。尽管______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0、下图所示人物是抗日民族英雄,他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他在亿万同胞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请写出他的名字。
31、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苦苦的探索。
请回答:
(1)在维护清朝统治的上,洋务派提出了什么主张?请写出两位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说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功绩。
(4)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2、 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a.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b.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2)a.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b.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年月日)。
(3)a.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令是什么?
b.从此,什么观念深入人心?
33、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带给你哪些启示?
34、中学是近代中国的新景象,民国时期的中学生演绎出充满活力的历史图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时期镇江府中学每周课程表
| 修身 | 经学 | 国文 | 历史 | 地理 | 算学 | 博物 | 理化 | 体操 | 法制 | 英文 |
甲班 课时 | 1 | 3 | 1 | 4 | 5 | 6 | 2 | 2 | 2 | 2 | 6 |
乙班 课时 | 1 | 3 | 2 | 3 | 2 | 6 | 2 | 3 | 2 | 2 | 6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
材料二:中学生凡至洋货铺、药房暨各街道,均立讲演,语词激昂并有痛哭流泪者。是日天气炎热,诸生沿途讲演,汗流狭背毫无倦容,直至五时许始游毕归校。
——《申报》(1919年5月21日)
材料三:以东北义勇军陷此冰天雪地,誓死抗战,爱国热忱,至堪钦敬;凡我国民,均应实力援助,藉壮军威。特决议起赶制棉背心棉套裤等御寒衣物,运赴前方。本校常复函照办,计领到棉背心棉套裤材料共两千套,即日平均分配在校学生,星夜赶制成功为我爱国健儿服用。
——《南京女中校刊》(1933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镇江府中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课程设置反映的时代需求。
(2)材料二可用于研究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中学生赶制寒衣的历史背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