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的是( )
A.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B.乘轮船火车出行
C.观看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D.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A. 废除科举制度 B. 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D.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3、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的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4、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先后开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 )
A.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B.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便于实施社会主义改造
5、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 上海浦东 B. 海南岛 C. 深圳 D. 长江三角洲
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材料表明梁启超
A.主张自下而上进行革命
B.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否定君主存在的必要性
D.意识到思想启蒙的重要性
7、邓小平深知改革的阻力和难度,抓改革开放必须先从解放思想人手,他倡导和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及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的壮举,他还总结了明清两朝长期闭关锁国的教训,强调不开放不行。材料旨在强调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因素是( )
A.决策者的作用
B.国家政策
C.思想解放
D.总结经验教训
8、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 3.定都天京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国民革命
9、《东方日报》的社论说:“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这件大事指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0、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凯凯同学要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标题 1、对外开放的“窗口” 2、一夜崛起之城 3、经济特区的代表 |
A.重庆
B.南京
C.深圳
D.杭州
11、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甲午战争——台湾
D.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12、“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太平天国
B.北洋政府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3、某记者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C.国共两党开始由内战到合作抗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列漫画反映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依法治国
15、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安徽省的小岗村
B.广东省的深圳
C.海南省
D.江西省的井冈山
16、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中评价五四运动:“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象征中国的历史发展迈向新的转折”。“新转折”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国近代化开端
C.推翻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开端
17、1924年5月,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的人物是( )
A. 孙中山 B. 蒋介石 C. 周恩来 D. 陈毅
18、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9、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四件大事,其中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20、下列哪一人物与新文化运动无关(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宋教仁
21、“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2、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3、按时间顺序完成下列表格。
战争 | 发动者 | 签订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英国 | ① | ② |
③ | ④ |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⑤ | 日本 | ⑥ | ⑦ |
⑧ | 八国联军 | ⑨ | ⑩ |
24、辽沈、________、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5、北伐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共青团员为骨干的___________独立团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26、________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7、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8、在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____.
29、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的事件是: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签订:
30、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政策。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的过渡
31、指出抗日战争结束的年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2、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并分析一下,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原因是什么?
33、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日的是什么?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材料二: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材料三: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材料一出自哪个历史文献?
(2)材料二中的民生主义是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它最初发表在哪个刊物上?
(3)材料三出自哪个文献?这次的土地改革为哪个事件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4)这三则材料是中国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关于土地的政策,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