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洛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下列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武昌起义 黄埔军校创办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 2、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为近代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时间,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3、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8月,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援华抗日转向扶蒋反共,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不断壮大

    B. 支持国民党独裁统治

    C. 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D. 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

  • 4、1919年6月12日,《晨报》一篇报道写道;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实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这表明了五四运动时期(     

    A.学生是领导斗争的力量

    B.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C.传播新思想是主要任务

    D.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 5、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 6、“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些口号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之中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一二·九运动

  • 7、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故事。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的经历可以说是当时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代表。他们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A.公私合营的实行和在全国逐步推开

    B.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土地改革并允许个人进行投资

    D.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 8、《大国崛起》 中说到: “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 拉开了 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 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A. 马可· 波罗东游   B. 新航路开辟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出使西域

  • 9、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有(   )

    ①《屈原》②《狂人日记》 ③《小二黑结婚》 ④《黄河大合唱》 ⑤《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④⑤   D. ②③

  • 10、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发生了。这一“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新纪元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1、下列人物领导的斗争中同时打击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是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黄巢

    D. 洪秀全

  • 12、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任务,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的历史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下列搭配不是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是( )

    A.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邹容—《革命军》

    C.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D.梁启超—《变法通议》

  • 14、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下面两幅图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纸质传媒影响巨大

    C.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

    D.商人投身革命事业

  • 15、“……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欢呼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与此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开国大典

    C.抗美援朝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16、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这样描述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转变这一局面,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C.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D.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17、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8、“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南昌起义

  • 19、世界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荷马史诗》

    C. 《一千零一夜》   D. 《伊索寓言》

     

  • 20、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人们按照顺序将汽车的部件一一进行安装。装配线终端一辆崭新的深绿色“解放牌”汽车出现了,早已等候的汽车司机把汽车徐徐开出了车间。这一场景出现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改革开放以后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______”“_____”。

  • 22、1864年,______的陷落,标志着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

  • 23、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24、经过重庆谈判后,194510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 25、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近代率领湖广子弟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

  • 26、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大庆油田、______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

  • 27、____________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 ___________运动。

  • 28、1949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会议召开,通过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9、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成立了______,协调指挥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 30、《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中②处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从此什么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

       

     

  • 3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政权巩固)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与哪一场战争有关?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道路探索)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民实践创新的伟大举措是什么?

    (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哪个反革命集团?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谁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特色中国)

    (4)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什么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

    (5)香港、澳门回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哪一理论创新成果?试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其他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一例。

    (6)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请你结合所学及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 3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以谁为首席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为新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请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联系的公路两例。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2006年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铁路是什么?

    (5)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某班同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在各个阶段、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图,将①②③处所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填在横线上。

                                                   

    (2)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你知道①处事件主要侧重学习西方的什么内容吗?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②处事件在耸立起彪炳千秋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②处事件成功及失败的一面各是什么。

    (4)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请问③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曲折,对此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