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
B. 1851年,洪秀全领导和发动金田起义
C. 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1949年毛泽东出访苏联时说:“我们也要有像斯大林汽车厂这样的大工厂。”此蓝图最先实现在( )
A.长春
B.沈阳
C.南昌
D.武汉
3、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四个全面”战略部署
B.“两个凡是”方针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一带一路”
5、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下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3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6年
6、下列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7、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态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公社→社会主义公有制
8、他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人,清廷被迫和外国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近一半都是他签署的;他是洋务派在清朝朝廷的代表人物。“他”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奕䜣
9、根据下图内容,可以确定其主题是
时间 | 史实 |
1990年 | “海基会”成立,次年,“海协会”成立 |
1992年 |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
2005年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
2015年 |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
A.民族友好
B.改革开放
C.祖国统一
D.外交发展
10、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作者和文化艺术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聂耳——《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
B.齐白石——《田横五百士》《螃蟹》
C.老舍——《骆驼祥子》
D.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暴风骤雨》
11、“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2、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右图所示地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大渡桥横铁索寒
D.三军过后尽开颜
13、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其中的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齐奋斗!”。歌词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东北易帜
14、三大改造中,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
A.公私合营 B.农业生产合作化
C.农业现代化 D.农业集体化
15、“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
16、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拥护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无力再耕种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相当困苦迫切地需要土地
17、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说,自从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理论后,无论哲学、伦理、教育,还是社会组织,没有不受到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A.报刊舆论逐渐走向成熟
B.变革成为思想解放潮流
C.尊孔复古思想卷土重来
D.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18、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大跃进”运动之后
1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C. 万隆会议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0、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回归到计划经济时代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_____。
(2)列举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_____。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_____为国务院总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2013年,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23、______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________年,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
(2)党的好干部:_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
25、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26、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________革命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主张。
27、在中共___________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28、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________,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
29、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_____________”。
30、1919年____,引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提出了“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运动中心也由____转移到____,五四运动也成为了____的开端。
3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又兴起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帝颁布了什么文件作为变法的依据?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3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道路不断摸索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在摸索中开辟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遵义会议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在两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认识?
33、写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和地点。这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4、材料论述题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运动,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部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的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些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摘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1)上述材料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