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汕尾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

    A.中国的资源被大量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

  • 2、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年—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上述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鸦片大量流入中国损害人民健康 B.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社会矛盾 D.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害中国主权

  • 3、下列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为“求富”而创办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汉阳铁厂

  • 4、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B. 《狂人日记》﹣﹣是一篇讨伐帝国主义的檄文

    C. 《定军山》﹣﹣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D. 《申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5、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这里的“去年之革命”是指( )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护法运动

  • 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

  • 7、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走的不是一条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道路。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和自然经济结构的开始崩坏,从19世纪70年代起,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一些原来的买办、商人、官僚、地主开始向新式工业投资。这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因素是(     

    A.在中国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产生的

    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产物

    C.部分留学归来的激进知识分子的提倡

    D.地主阶级中先进人物的推动

  • 8、下面是三本连环画封面,连环画所反映的这些事件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对立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9、2017年是民国多少年(  )

    A. 106年   B. 105年   C. 104年   D. 107年

     

  • 10、据手机行业数据分析,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预计2021年将突破8亿人。“网购”支付宝,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日常标配。这说明

    A.国人已被手机绑架

    B.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D.交通运输设施改善

  • 11、如图为近代某次农民战争过程示意图,其中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西征胜利 D.控制京津

  • 12、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13、下表反映了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和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史实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开设五处通商口岸 B.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开设工厂 D.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 14、在戊戌变法政令中,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D.训练新式军队

  • 15、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下图人物中,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B.

    C.

    D.

  • 16、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此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这些为此后召开的会议奠定了

    A.思想基础

    B.经济基础

    C.政治基础

    D.科学基础

  • 17、某校要举行主题为“林则徐生平”的展览活动,与该活动主题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甲午海战 D. 洋务运动

  • 18、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9、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黄兴

    D.陈独秀李大钊

  • 20、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________、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________,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 22、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纷纷创刊宣传变法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______》;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决定创办《_____》,作为其机关报宣传革命思想。

  • 2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 24、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的杂志是 _______

  • 25、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26、1912年3月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27、被誉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 )

  • 28、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 ______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禁毒英雄是 ______

  • 29、__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30、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请写出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史实。

    (1)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2)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3)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

    (4)1919年,发源于北京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主法治建设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1)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哪部纲领?此次大会谁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何时召开?制定了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该宪法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民主法治遭到破坏,强调以什么为“纲”?什么事件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4)通过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给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

  • 3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3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 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1)解析: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中的表现是   ,工业中的表现是  

    情境二: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 18户农民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书上,庄严地留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点燃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

    (2)解析:点燃了农村改革 星星之火的是安徽凤阳 生产队,20世纪80年代,   为主要内容的   ,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情境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3)解析:这位老人是 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得益于他提出的办   的主张;1992年老人在中国的南边写下诗篇是指 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情境四:老上海人有句习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4解析: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上海已悄然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设置上海   ,使之成为我国   的窗口,长江三角洲的龙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