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商丘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有一首歌曲风靡全国,其中的歌词唱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抗美援朝

    D.淮海战役

  • 2、2022年春季“新冠肺炎、戴口罩”成了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C.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些论述记载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陈旭麓关于义和团运动,有这样一段描述:“指出愚昧并不是为了嘲笑愚昧。万千来自下层社会的人们汇聚在神道观念之下,手执引魂帷、混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九连环、如意钩、火牌、飞剑,勇敢地对抗帝国主义的火炮快枪,在这个过程里,恐昧会升华为悲壮。”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A.义和团的浓厚迷信色彩遵到后人嘲笑

    B.义和团团民是一群没有文化的愚昧者

    C.义和团团民虽然愚昧但有反帝的决心

    D.义和团运动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5、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6、《近代实业第一人》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林则徐

    B.侯徳榜

    C.卢作孚

    D.张謇

  • 7、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意图是( )

    A. 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B. 顺从民意,争取和

    C. 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D. 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 8、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当今,中国梦的基本含义不包括(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国家霸权

  • 9、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

    A.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 10、以下是张华同学学习中共一大时所做的笔记,其中叙述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的会址开始在北京,后转移到上海

    C. 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 11、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组织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成立保国会

    D.形成洋务派

  •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D.青岛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

  • 1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新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代价,使我们明白 (   )

    ①要加强国防建设   ②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③要积极开展外交工作   ④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14、1966—1976年是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给国家带来了最严重的灾难,但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C.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建成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5、下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 TREATY)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TREATY)的是

    A.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B.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C. 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16、下图反映了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该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

    B.苏州大屠杀

    C.旅顺大屠杀

    D.台北大屠杀

  • 17、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孙中山在听说某个著名人物遇刺后,写下了这样一幅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请问这个人物是谁?(       

    A.袁世凯

    B.蔡锷

    C.宋教仁

    D.段祺瑞

  • 19、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起越来越亚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B.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

  • 20、“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严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

    (3)陈独秀等以《_____________》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 2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___________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___________”。

  • 23、观察上面几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人物分别被誉为

     

  • 2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局面;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地区)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 25、______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26、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

     

  • 2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__________忘我工作,恪尽职守,赢得了“人民的好公仆”的称号。

  • 28、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了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29、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________,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

  • 30、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 32、(1)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

    (2)参加国有多少个?掌握巴黎和会会议主导权的是那些国家?

    (3)这次会议后签订了哪份合约?

  • 33、北伐战争中两个著名战役是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材料二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务实开明的思想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的先知先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无私胸怀,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的光辉思想和不朽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1894年间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这“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不能照抄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