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 )
A. 开始 B. 扩大 C. 高潮 D. 结束
2、1875年,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个大臣是( )
A.聂士成
B.左宗棠
C.徐邦道
D.左宝贵
3、王兵在参加电视台“超级小英雄”栏目中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王兵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假如你是观众中的一员,你会选择 (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4、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的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⑤林则徐虎门硝烟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5、下图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图解》的宣传画。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是 ( )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
D.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6、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政权分立
7、五四爱国运动的先锋是
A.工人
B.农民
C.商人
D.青年知识分子
8、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对待资本家担任的副厂长,意见正确的是
A.他懂业务,要听从他的指导
B.资本家剥削人,让他下台
C.工人要当家,不能听他的
D.资本家不能担任厂长
9、首先举起义旗,掀起护国战争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A.康有为
B.李烈钧
C.蔡锷
D.唐继尧
10、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1919年街头的标语“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史实是
A.五四运动
B.护国运动
C.二次革命
D.一二九运动
12、在中国近代史上,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塞尔维亚 D.日本
13、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开展土地改革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发展高科技 D. 开展“文化大革命”
14、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邓世昌——黄海海战
C. 李鸿章——洋务运动 D. 陈独秀——戊戌变法
15、洋务运动中能够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创办新式学校
D. 派遣留学生出国
16、1871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奏请“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肆业(求学),实力讲求,以仰副(辅佐)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材料表明洋务派选派留学生出国旨在( )
A.改革传统教育体制
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C.寻求实业强国之道
D.培养维护统治之才
17、前进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时,收集到了以下材料。其中,哪一材料不符合实情( )
A.李土改在土地改革时,分到了土地,实现了拥有土地的梦想
B.张合作在三大改造时期,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刘跃进在“大跃进”时期,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D.陈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与家人在承包的土地上愉快地劳动
18、九一八事变后,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 )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
19、“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是哪一派别的观点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0、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写道:“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这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C.太平天国运动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21、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2、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湘赣两省边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__________________;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 多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3、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_________火烧圆明园;_________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殉国。
25、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________。
26、建立兴中会
(1)时间:1894年11月。
(2)地点:__________。
(3)成员:华侨。
(4)口号:提出“_________”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7、____________于1839年6月在虎门销毁110多万千克鸦片,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同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8、1953年7月,____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29、填空题
(1)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北京西郊的著名皇家园林——______。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洪仁玕写成的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0、1957年,______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78年,安徽风阳______农民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根本原因是?借口是?暴行是?
32、中国近现代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试探究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及带给你的的启示。
3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上地所有制的法律文献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吉林省建成投产的工厂一例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他在发言中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过去殖民统治在亚非国家所造成的不和与隔阂,不应该继续存在。我们应该互相尊重,消除互相间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周恩来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对外交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在中国政府的主动坚持下,中国顺利收回了整个香港地区和澳门的全部主权,扫除了全部殖民羞辱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与中国一起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和外交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我国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面对国际新形势,中国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对中国的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