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这样描述一件事情:“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林则徐查禁鸦片
B.太平天国的兴亡
C.天京事变
D.义和团反帝斗争
2、“一五计划”建设期间,毛泽东写下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成就的取得( )
A.鹰厦铁路
B.川藏公路
C.南京长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3、“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A.掀起瓜分狂潮
B.扩大资本输出
C.再次发动战争
D.割占台湾岛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中共诞生
B. 五四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中共一大召开
5、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农业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
C.土地所有制结构逐步变化
D.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生产积极性
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南京条约》:开放南京等五个通商口岸
B.《天津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马关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二万两
D.《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7、袁世凯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为了解除这种威胁,袁世凯采取的手段是
A.建立同盟会,与国民党斗争
B.暗杀宋教仁,破坏责任内阁制
C.自动下台,取得国民谅解
D.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较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其积极意义是( )
A.显示了国民党军的实力
B.显示了八路军的实力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日军迅速投降
9、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 )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0、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是指: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1、新中国建立以来,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 文化大革命
B. 大跃进
C. 农村人民公社化
D. 除四旧
12、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B.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C.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惨重损失
D.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13、在北京冬奥会上,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青年热情开朗、包容进取的形象,成为中国青年的模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与称号搭配正确的有( )
①解放军好战士—黄继光 ②“铁人”—王进喜
③“最可爱的人”—雷锋 ④“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4、下列有关孙中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领导并成功发动了广州起义 B.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C. 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 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5、“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人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指
A.黄花岗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6、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7、阅读下表中的史料,它们的发行促进了( )
出版时间 | 作者 | 作品 |
1903年 | 章炳麟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1903年 | 陈天华 | 《警示钟》《猛回头》 |
1905年 | 邹容 | 《革命军》 |
A.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
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新文化运动逐步开展
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8、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是在后普遍实现的。
A.新中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
D.辛亥革命
19、下图为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部分),发行于1949年10月8日,主题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它所纪念的历史事件的成功召开(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0、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奕䜣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为此,要求设立同文馆。同文馆的设立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21、2022年仁怀一中的钟宇飞通过高考,成为了一名北京大学的学子。追溯名校的历史,北京大学是百日维新留下来的唯一成果,北京大学在清政府时期名称是________。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寄托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图表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观点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政治主张或口号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洋务运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① ② |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 ③ |
(2)个人的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上海的张山(1845-1921年),一生的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下工作生活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20岁时,他被招进江南制造总局做工。
B.40岁那年春天,他在《申报》上看到了“公车上书”的消息。C.67岁那年他主动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
D.70岁时他让孙子给他读《青年杂志》上的文章。
23、1978年12月,______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9月,邓小平在______(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24、《海国图志》的作者是__________ 。
25、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________,叶挺任军长。
26、口号:义和团曾提出“________”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________的斗争意志,又具有________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________的本质认识不清。
27、百万雄师过大江指___________战役:1949.4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影响、作用、意义:___________
28、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9、1992年,邓小平的 _________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0、《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中的A处是沙俄通过《_____》割占的,B处是沙俄通过 《北京条约》割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_____平方千米领土。
31、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请问,此处“革命”二字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革命所取得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一一中国。然而,177年前,美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7年前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并彻底毁灭了它”;117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史部分》(2017年)
材料二
188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 ||
行业名称 | 行业数量 | 投资量的顺序 |
矿业 | 32家 | 英国 |
水电 | 19家 | 日本 |
纺织 | 16家 | 德国 |
食品 | 39家 | 俄国 |
机器造船 | 7家 | 资金合计1.3亿元 |
共计 | 113家 |
材料三
(1)材料一中“177年前”、“117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能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1反映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影响?图2所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