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枣庄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评析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 2、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台儿庄战役胜利

    C. 百团大战胜利

    D. 抗日战争

  • 3、下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

    B.它是在城头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左宝贵参加的平壤战役

    C.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俄国

  • 5、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性封建王朝有两个,其中满族建立的是

    A. B. C. D.

  • 6、票证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如图票证是某一时代的见证,这个时代的口号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7、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它的建立者是

    A.屋大维

    B.克洛维

    C.查理曼

    D.查士丁尼

  • 8、观察下图,导致我国1960年出现图中所示的特殊的人口状况的原因是

    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9、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 10、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A. 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 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11、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他的贡献

    A.反对古文,提倡白话文。

    B.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C.反对旧封建文学,提倡新文学,创办《新青年》

    D.反对封建“吃人”的礼教。

  • 12、到2015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世界的位次分别是

    A. 第一位、第一位

    B. 第二位、第一位

    C. 第一位、第二位

    D. 第二位、第二位

  • 13、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袁隆平

    B.华罗庚

    C.钱学森

    D.邓稼先

  • 14、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A.封建军阀容易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失败

  • 15、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国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 16、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处于外国政府合法管理下

    B.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对外扩张

    D.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 17、“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是(     

    A.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 18、《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

    A. 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B. 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C. 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D. 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 19、七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永远镌刻在历史上的光辉日子,是改变20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开端。你知道中共一大开始召开的地点吗?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汉2

     

  • 20、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这种制度最早出现在(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会议内容:(1)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 22、导火线:___________

  • 23、政治、经济方面

    (1)目的:巩固_______,争取抗战胜利。

    (2)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3)结果: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意义:敌后战场与__________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 24、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1923年2月,____举行的大罢工将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 25、______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______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2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 27、1917年,______在《新青年》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 28、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_______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29、____________(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30、袁世凯就职: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___________________。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远征指的什么事件?

    2三军指哪些军队?

    3)该事件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是什么会议?

     

  • 32、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事道路,抛头颅撒热血。大家结合我们本学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举例一到两名革命英雄人物的名字和事例并阐述他们的革命精神。

  • 33、民主与法治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保障,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哪部文献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次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起了什么制度?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哪一机构制定的?

    (3)在哪一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举例说明。

    (4)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探究,你认为要如何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自强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强运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