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滨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28年4月以后,红军在井冈山开展了更主动、更积极的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北伐军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爆发

    C.秋收起义发动

    D.毛泽东、朱德井冈山会师

  • 2、反日军“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在会战中壮烈殉国。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救护和战地服务;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各民族、各阶层共同抗日

    B.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敌后战场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正面战场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3、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其间曾宴请《大公报》总编王芸生。王芸生跟毛泽东谈,说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然后,毛泽东诙谐地回答了一句:“不是我们共产党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的灶里不许我们做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党主张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B.国民党主张反对内战,渴望和平

    C.国民党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D.国共双方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 4、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校团委组织“忆红军,走红旅”活动。该活动设计的主要路线是( )

    ①遵义②瑞金③金沙江④会宁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 5、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该记者报道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6、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手工业合作化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 7、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前期主力是工人

    C.斗争方式只有工人罢工

    D.发生于1915年5月4日

  •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A.都江堰

    B.万里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 9、1916年,热爱写作的秦文想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最有可能发表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君主立宪是时代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出路

  • 10、他毕生致力于杂交稻研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放言:“九十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他是 

    A袁隆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

     

  •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到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B.到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

    C.私家汽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D.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民航大国

  • 12、下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1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在( )

    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武汉

  • 14、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5、“中国近代有一位著名画家,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为抗战筹款,显示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笔下的马形神兼备,傲骨嶙峋,具有独创性和时代感。”他是(   )

    A.齐白石 B.徐悲鸿 C.张大千 D.聂耳

  • 16、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社会。”中共一大上“这些年轻人”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军阀

    C.推翻清政府

    D.实现共产主义

  • 17、2022年6月26日是第三十五个“国际禁毒日”。禁毒工作要从青少年抓起,1939年我国虎门销烟的人物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魏源

    D.陈化成

  • 18、在五四宪法起草初期,毛泽东为起草人员开列了许多国家的宪法资料。他认为,法国1946年宪法可代表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内阁制宪法,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宪法较新,德国和捷克的宪法体例上有特点。这表明,毛泽东主张新中国宪法要(     

    A.发动人民广泛参与制宪

    B.参考各国法制建设的经验

    C.体现民主社会主义原则

    D.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发挥广东的优势,利用临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对此表示支持,并说:“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里“特区”的出现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有利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同盟会的成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 22、识图,把下列字母代号的地点填入图中适当的方框中。

    A、长江三角洲

    B、最大的经济特区。

  • 2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__

  • 24、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________”代替“________”,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________地区。

  • 25、民主与法律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文革中_______含冤病逝,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 26、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 27、抗争: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________一带狙击敌人,迫使八国联军撤回天津。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________壮烈殉国,结果,义和团在________的镇压下失败。

  • 28、我国大陆最后统一的地方是______

  • 2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大批英雄人物,如黄继光、______

  • 30、(1)读下图——《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相应的方框里

    A.《南京条约》签订地点

    B.虎门销烟的地点

    (2)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指出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 32、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成就

  • 33、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有很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名称。

    (2)分裂:1927年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合作: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分裂:请写出1948年——1949年国共之间进行主力决战的三次重大战役名称。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北伐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域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的主要成果一例.

    (2)材料二中,国共“同仇敌忾”合作领导的战争名称是什么?写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

    (3)材料三中毛泽东所说的“三个战役”中解放了我们东北家乡的是哪一次?

    (4)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体现了国共两党间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