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
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斜纹布 | 14.92 | 5.56 |
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D.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请问,董老诗中写的是哪一次会议?( ▲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一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
3、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6月太平军克复青浦,守敌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被俘。正如李秀成回忆这一段战事时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是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
B.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C.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在中外势力绞杀下失败
4、小明同学在阅读中国近代史书籍时,看到以下内容,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圆明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之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它却被两个强盗毁了,这两个强盗是
A.美国、英国 B.俄国、法国 C.英国、俄国 D.英国、法国
6、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出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自耕农为主体
D.严格禁止私斗
7、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出自于下列那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虎门条约》
8、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赛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B.“扶清灭洋”——太平天国运动
C.“自强求富”——辛亥革命
D.“民主”和“科学”——护国战争
9、到1948作底,解放区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主要得益于(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收策
10、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 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完成了向工业化的转变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1、庚子年(1900年),旧式小农发起的一场爱国反帝的狂飙让帝国主义惊叹:“中国尚含有无限勃勃生气”。下列有关这场“狂飙”,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②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③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④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1954年3月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讨论宪法草案初稿的同时,还组织各方面代表共8000多人进行讨论。在宪法草案公布后的近三个月里,全国有1.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意见。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
B.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目标
D.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13、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是( )
A.研究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B.参加科举考试
C.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D.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14、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港澳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澳门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5、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从哪一事件开始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76年的是
A.刘少奇含冤而死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四五运动
D.毛泽东逝世
17、在“感动中国”人物中,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8、在关于唐朝的研究性学习中,小明搜集的图片有:曲辕犁、筒车、唐三彩、开元通宝等。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科举制度
B.盛世经济
C.民族交融
D.对外交往
1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个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大跃进”运动时期
20、《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与此有关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国民党的成立
C.伪国民政府的成立
D.新中国的成立
2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______、协调、____________、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2、1947年夏,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是______。
23、下图人物是__________。
24、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5、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事件是__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 。
26、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27、中共政策:针锋相对,坚持抗战,掀起_____运动。
28、中国近代史上的开端是(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29、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战役名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方框内。
(1)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地点A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方B
(3)这次战争的各个战役在地域上有何特点?
30、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解放军与____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1、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是哪一年在哪一次会议上实现的?此次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请结合史实谈谈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伟大作用。
32、根据所学,回答有关人民解放军战争系列的问题。
(1)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国民党和谈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3)简要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33、简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
34、近代百年来,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时代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中国军队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 时间 | 指挥者 | 意义 |
平型关大捷 | 1937年 | 林彪(共产党) |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台儿庄战役 | 1938年 | ①(国民党) |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
② |
1940年 |
彭德怀(共产党) |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1)材料一中“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伐的目的及具体对象。
(2)材料二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写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军队”反映了国共两党的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对抗日战争的意义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