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00年6月,八国联军组织2000多人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B.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C.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D.《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解放初有一农户,占有土地并租入部分土地,有相当的生产工具,生活来源依靠自己的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这户人家应当划为( )
A.中农 B.富农 C.地主 D.贫农
3、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为严重的条款是(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割地给日本
5、严重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正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资金少 B.规模小 C.内忧外患 D.技术弱
6、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这些英雄的事迹出现在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巩固时期
C.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7、曾经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在现在看来只是残垣断壁(下图),造成这种现状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的直接原因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瓜分中国
D.占领中国
9、1980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追悼大会,刘少奇同志冤案表明一段时期( )
A.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B.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推残
C.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D.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10、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的是( )
A.遵义会议
B.经过四渡赤水战役,然后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
C.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挺进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D.过雪山草地
11、根据“炸毁南满铁路、小鬼子抢占沈阳城、东北三省沦陷”判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 B.一二·九运动 C.八一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2、《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被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可见清政府并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的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2020年新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中小学纷纷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形式的网络授课与学习。随着“宽带中国”国家层面战略的实施,中国正将互联网服务普及到城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这足以证明
A.中国将为每一个家庭安装互联网
B.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C.互联网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平台
D.互联网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14、下列叙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15、抢夺利权、强租海港、瓜分狂潮、投资设厂等现象在中国纷纷出现,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6、根据统计,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这4年的年均增幅为7.8%,远远超过1978年及之前的水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B.1978年年底以来的改革开放
C.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7、与“毛泽东”“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井冈山会师
C. 重庆谈判
D. 北平谈判
18、《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开明书店 D.新华书店
20、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尽管不希望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创见”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
21、材料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早,令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
(1)这是中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北方农民自发______运动,它提出______主张。
(2)同是农民阶级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南方爆发______运动。
(3)说说他们各是______、______性质的农民运动。
(4)说说近代史以来,列强发动四次侵华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
(3)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是:
(4)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是:
23、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下,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
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时 间 | 重大事件 |
1921年7月 | ______诞生 |
1923年6月 | 中共三大召开 |
1927年8月 | ______起义 |
1935年1月 | ______召开 |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天辟地”、“武装斗争”、“生死攸关”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5、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________发扬了艰苦创业、不怕困难的精神,被誉为“铁人”。
26、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____,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
27、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8、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9、1839年6月, _________ (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 _________ 。
30、_____年7月,_____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2、《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3、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该运动最先在哪座城市发生?五四运动后期,其中心转移到哪座城市?五四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五四运动已过去100年,“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摘编自《中国曙光》 |
材料二:
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事业……现有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现在又搞这个东西好不好?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摘编自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
材料三: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
(2)材料二图片会议上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并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计划在什么时候实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