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我后的,但道光帝(1820-1850)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天朝’的噩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该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区别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各自权限不同 D.社会生活
3、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
A. 达成了整编军队的协议[来源:_ B. 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 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 达成了召开国民大会的协议
4、下列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或报刊,按出版发行时间先后排序正确是( )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5、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囗,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囗”应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6、在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的时候,面临的四大难题:一是技术设备落后,二是技术人员缺少,三是资金短缺,四是地形复杂.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最终完成了红旗渠的修建,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A.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
B.开天辟地,紧密团结的精神
C.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D.公平竞争,友谊长存的精神
7、“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萍浏醴起义
8、近代名臣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他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强调西北塞防重要
B.强调东南海防重要
C.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D.主张放弃东南海防
9、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明:战争中清政府惨败
10、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产量
年份 | 粮食(百万吨) | 棉花(百万吨) | 煤(亿吨) | 钢(百万吨) |
1952年 | 163.42 | 1.30 | 0.66 | 1.35 |
1957年 | 195.05 | 1.64 | 1.31 | 5.35 |
A. 科教兴国效果显著 B. 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C.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发展迅速
11、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长征精神。下列不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
A.使反动派放弃了消灭红军的企图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播下了革命种子
1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C.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13、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济济一堂,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也标志着二战后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次会议
A.促进了中国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14、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目( )
题目:_________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地区突破黄河天险,迈开大步南下,开始了……的壮举。此举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
A.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5、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文,“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订,明确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引导年轻一代更真实、全面地了解抗战历史。“中国十四年抗战“史的开端始于
A. 卢沟桥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淞沪会战
16、下图是 1981 年漫画家丁聪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说明了( )
A.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的情景
B.开放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
C.现代化建设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D.改革开放促进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
17、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海国图志》
D.《变法通议》
1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中,身患重病依然坚守工作第一线,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19、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 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图是邓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她复习的专题是( )
复习提纲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1992年南方谈话 5.党的指导思想 |
A.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变化
21、将下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 ; ②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 ; ④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
(1)北伐期间,他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_______。
(2)面对西北边疆危机,他力主收复新疆,“尺寸不可让”_______。
(3)以“实业救国”为已任的“状元实业家”_______。
23、______ 所率先锋第四军在北伐战争屡破强敌,第四军被称为“铁军”,他也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
24、1894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898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
25、军事方面
(1)策略:八路军、______挺近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概况:晋察冀、晋绥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战略: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___________。
(4)战术:根据各地不同地形,采取地道战、_____、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26、独立梦、工业梦、强军梦、统一梦…“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正:___________
(2)1976年10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改正: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改正:_______
(4)1997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改正:
27、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世界逐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小丽同学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后,整理了下列表格。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丽完成该表格。
时间 | 人物 | 国别 | 主要发明 |
1764年 | 哈格里夫斯 |
| 珍妮纺纱机 |
1769年 | 瓦特 | 英国 |
|
1825年 |
| 英国 |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 美国 | 留声机、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
19世纪80年代 | 卡尔•本茨 | 德国 |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美国 |
|
28、(题文)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________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________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________战争的胜利、维护___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________得到提高。
29、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工农红军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见92页
30、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________的坚强意志。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艰难发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顺序写出建国之后我党在农村实行的各项政策。
(2)请写出这些政策的共同目的。
(3)其中实行A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实行D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意义?
(4)我国的农村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2、1931—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抗战取得了胜利。请回答:
(1)标志着中国14年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整个抗战中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最大的罪行是什么?
(2)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次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的战役是八路军进行的什么战役?该战役的指挥者又是谁?
33、西安事变发生于何时?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昌起义》(油画)
材料二:虽然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材料一是《南昌起义》(油画),图中正在讲话的人是周恩来,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试展开你的想象,将周恩来要讲的话写出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