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对下图《时局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导致这一时局形成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③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的工具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观察下图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丰碑”。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结束了封建帝制
D.实现了革命目标
4、下图是在辛亥革命发生地建立的纪念信。其应建在下列哪个城市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杭州
5、中国现代漫画家丰子恺的抗战漫画《凯归》描绘了1938年的时事。漫画中的军人可能刚参加了( )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的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宣统帝溥仪退位
7、太平天国制定了繁琐的“礼乐制度”;对诸王及其妻子儿女、亲戚和各级官员的称呼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吏之间,上下的等级界线也十分严格。这说明太平天国
A.追求合理社会秩序 B.崇尚绝对平均主义
C.继承封建等级观念 D.效法西方礼仪制度
8、陈旭麓说:“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进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个“最初的一步”是指
A.中国大门被打开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主权不独立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9、一次学生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南昌起义
10、下面是某同学列举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笔记,其中不恰当的是
A.鲁迅
B.谭嗣同
C.陈独秀
D.胡适
11、下列人物与其事迹搭配不当的是( )
A.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B.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C.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D.张作霖——直系军阀,盘踞东北
1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史上使台湾失而复归的历史事件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中华民国成立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13、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所包含的“平均地权”思想受到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启发,这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后世革命纲领
B.两个土地政策的性质完全一致
C.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黄花岗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不切实际
14、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 三大改造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成立
D. 第一个二年计划实施
15、“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期间
16、《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这一条款
A.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清政府受到了列强的监视 D.便利了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17、1935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 四渡赤水河 B. 陕北会师
C. 飞夺泸定桥 D. 强渡大渡河
18、某条约第八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第九款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这些条款应该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9、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武力冲突。下列各项中有一项明显与其他交往方式不同的是( )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罗马征服地中海
20、“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这里“他”是指
A. 鲁迅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胡适
21、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_____、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_________ 的序幕。
22、1920年夏,__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________(会议)。
2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____;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政党是__________。
24、(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
(2)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是______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
(4)红军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
(6)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______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集中军队进攻______
(8)1948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包括______战役、______战役和______战役。
25、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______________》,使得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特权。
26、_______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之后的瓜分中国狂潮。
27、(1)读下图——《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相应的方框里:
A.《南京条约》签订地点
B.虎门销烟的地点
(2)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指出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8、1992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是________。
29、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起来的。
30、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______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31、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列举三例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民族自治区。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施哪一发展战略?
(2)20世纪9年代,海峡两岸关系有哪些新进展?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年作。
材料三:2010年3月27日晚,经大陆著名导演张艺谋重新诠释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在台湾台中市的洲际棒球场上演。目前,甘肃省有60家台资企业,包括台商投资建设的兰州正林农垦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主要加工瓜子,已成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请回答: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3、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国政府确立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什么是“九二共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
(2)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事件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3)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4)“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材料四: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根据材料四,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