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上饶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又进行了下列哪些活动?

    ①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②加强北洋军队的实力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2、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一系列请求,这一事件史称“公车上书”。最终,得以实践的是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 3、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一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       

    A.以夷制夷的战略

    B.宽容大度包容一切的胸襟

    C.天朝上国洋洋自得

    D.主权意识的淡泊与无知

  • 4、“两个凡是”方针的本质是  

    A.害怕“四人帮”报复

    B.维护毛主席的威信

    C.坚持“左”的错误

    D.不愿平反冤假错案

  • 5、“他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材料中的“他”是(     

    A.林则徐

    B.孙中山

    C.胡适

    D.叶挺

  • 6、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7、下图四位历史人物是

    A.戊戌变法的推动者

    B.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C.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D.洋务运动地方代表

  • 8、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南昌起义   C. 台儿庄战役   D. 北伐战争

  •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

    B.经济迅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

    C.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之问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10、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表明了中国(     

    A.彻底消除外部威胁

    B.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局势

    C.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 11、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 火烧京城圆明园

    B. 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C. 签定《辛丑条约》

    D. 提出《二十一条》

  • 12、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谁被迫致死

    A.蒋介石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邓小平

  • 1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标志是

    A. 北伐覆没

    B. 天京事变

    C. 安庆陷落

    D. 天京陷落

  • 14、8月1日是我国的建军节,这是因为我党的第一支人民军队在这天诞生于

    A.秋收起义中

    B.南昌起义中

    C.广州起义中

    D.井冈山会师

  • 15、阅读表格内容,你认为“人均口粮”与“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的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6、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 17、《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材料中“西化的火把”映照的是(       

    A.自强求富

    B.民族独立

    C.反帝反封建

    D.均贫富

  • 18、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  

    A.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C.新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的自主的国家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9、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是真正的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五四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哪一阶级的伟大力量( )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上层社会

  • 20、1955年,以“温永盛烧坊”为首的36家明清老酒坊合营成立泸州市私营曲酒酿造厂,与四川省专卖公司酿酒厂合并组建“公私合营泸州市曲酒厂”,即现在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国家对泸州市私营曲酒酿造厂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购买

    C.赎买

    D.投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2、(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2)“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描写的是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形容的人物是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5)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23、____________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4、下图人物是__________

  • 25、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 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历时一年半,终于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189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为钦差大臣,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 26、辛亥革命的枪声首先在_________(地点)打响,中华民国在______(地点)成立。

  • 27、1957年,______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 28、文革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

  • 29、一人一城都是一枚书签,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人物)

    (1)他是致远舰管带,光绪帝为其书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是________

    (2)他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曾帮助清政府收复了新疆。他是________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其革命活动主要________

    (城市)

    (4)广州十三行曾包揽了清政府跟外国的商务交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________政策,经历了鸦片战争的炮火,广州被迫开放为________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主权。

  • 30、中朝并肩,保卫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根本原因是?借口是?暴行是?

  • 32、写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 33、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这些原则现在如何表述?

    (3)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列举取得了哪些成就?

    (4)举例说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事件名称:

    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反映性质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请写出“新阶段”的名称。

    (3)该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历久弥新,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