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九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适用于

    ①发展中国家

    ②经济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2、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B.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仿制成功第一架歼五型歼击机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D.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设投产

  • 3、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

    A、邓小平 B、周恩来

    C、毛泽东 D、孙中山

     

  • 4、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与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北洋军阀的割据纷争

  • 5、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下列对前两者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B.孙中山起了重要作用

    C.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6、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奠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基础

    B.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D.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影响深远

  • 7、参观历史遗迹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遗迹见证的历史事件应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亚罗号事件

    C.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城

    D.马神甫事件

  •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为保卫天津而壮烈牺牲的将领是(   )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左宗棠   D. 聂士成

     

  • 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帝为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而写,这位英雄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 10、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6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 11、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瑞金

    B.西柏坡

    C.武汉

    D.延安

  • 12、下图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黄继光,为了给突击部队开辟道路,他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发射孔。他的行为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国际主义精神 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④享乐精神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3、“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 14、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路军阀势力过于强大,国民革命军实力无法与之抗衡

    B. 国民革命军在战略战术上的失策

    C.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D. 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 15、下列报纸杂志大力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的是

    A.

    B.

    C.

    D.

  • 16、某班主办的黑板报有这样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A.设置驻藏大臣

    B.和平解放西藏

    C.修建青藏铁路

    D.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 17、“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演变了这个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可见呼声是(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救亡图存

  • 18、“细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

    A. 侯德榜   B. 邓稼先

    C. 杨振宁   D. 袁隆平

  • 19、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的是(     

    A.孙中山

    B.梁启超

    C.蔡元培

    D.蔡锷

  • 20、我们跨越时空,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下列事件你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

    ①英国军队炮轰广州 ②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③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④美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_____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 22、_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中英________

  • 23、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_________战线;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 24、背景: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________

  • 25、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______”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______,日本借机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归还费用。

  • 26、中共中央的决定: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____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 27、(题文)意义:打破了日本________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 南京大屠杀

  • 2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是______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_______。

  • 29、_____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______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 30、看图回答问题

    下图历史人物是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 32、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该运动最先在哪座城市发生?五四运动后期,其中心转移到哪座城市?五四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五四运动已过去100年,“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请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 3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走上了民族独立的和平发展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中华民族独立后,在民族复兴大道路上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末,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实现富国梦的道路,“伟大历史转折”指的是什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5)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以台湾问题为主题的论坛。大家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请你加入论坛,阅读并参与讨论,回答以下问题。(22分)

    材料一:

    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遣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人至夷州(今台湾),前后历时一年。

    1335—1340年,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安县管辖。

    1625年,荷兰殖民者建筑热兰遮城(今赤嵌城)从此开始在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

    1662年,荷兰人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决定设立台湾府,并明谕隶属福建省管辖。

    1888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严正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将台湾、澎湖交还中国。

    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

    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退守台湾,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两次大分离和一次回归的经历,并说说这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二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

     

    据报道,吕秀莲在当选台湾政权副总统那一天,即对外表示,台湾和大陆“在血缘方面,在历史上是远亲,在地理上是近邻”,“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不久,吕秀莲接受香港一家无线电视台的专访,不仅重谈其“远亲近邻”老调,更顽固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构想。这一构想首先在哪一地区被成功实践?

    (3)依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邓、吕双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什么?

    材料四:据《中国外交》记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60多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建交先决条件的,而且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

    (5)请你为这个论坛写一个最贴切的主题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