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抗日战争胜利

    C.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D.挺进大别山

  • 2、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创办地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 3、叶剑英在《访西安办事处志感》中提及:“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诗中提到的“西安捉蒋”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发动者是张学良和张自忠

    C.消除了国共矛盾 D.事件最终武力解决

  • 4、你见过扯线木偶吗?小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5、1950年侵入中国台湾海峡的是(  )

    A.八国联军

    B.联合国军

    C.美国第七舰队

    D.英法联军

  • 6、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海军第一艘国防动员舰——世昌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序列。该战舰是以100多年前某一场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来命名的。这一海战是(     

    A.平壤战役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 7、“不分工农商学兵,人人都劳动,不耍滑不偷懒,多快好省搞生产,个个干劲似火红,劳动要尽能。”这些共产主义教育宣传口号出现时,中国社会正在开展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8、如图是战役的示意图,判断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9、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位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与此人相关的成就是(  )

    A. 籼型杂交水稻

    B. 原子弹试爆成功

    C.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10、近代中国史既是中华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也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下列有关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丧失了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

    B.英法两国通过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天津为通商口岸

    C.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并拆毁大沽炮台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获得派兵驻守东交民巷和山海关铁路沿线铁路的特权

  • 11、历史学家张岂之指出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一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二是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他对待这两种学说的态度是各取所需……”从上述材料可知,康有为(       

    A.坚定中国传统文化

    B.批判西方近代学说

    C.糅合汲取中西理论

    D.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 12、毛泽东诗词就是以艺术形式再现的中共党史。下列诗词与渡江战役有关的是(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13、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A.镇压反革命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 14、林则徐赴广州后,收缴各国鸦片,当众销毁的地点是(     

    A.广州

    B.厦门

    C.虎门

    D.镇江

  • 15、识读如下图研学卡片,胶济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

  • 16、1954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历时近3个月,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条款。这表明1954年宪法(     

    A.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B.具备民主共和的原则

    C.制定的流程规范、严谨

    D.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17、“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解释中最恰当的是

    A.完成了反帝的革命任务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张作霖的势力被完全消灭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8、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与什么事件有关?(   

    A.武昌辛亥革命爆发

    B.上海中共一大召开

    C.广州黄埔军校建立

    D.南昌八一南昌起义

  • 19、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的问题,坚决反对特权。这充分体现了(     

    A.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

    B.从严治党的要求

    C.体制改革的要求

    D.加强人民民主权利的要求

  • 20、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邓世昌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填空题。

    (1)黄埔军校的创办为____________的建立和随后的____________做了准备。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军长,____________任党代表。

  • 22、1935年召开的__________,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召开的__________,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转折。

  • 23、______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______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 2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

     

  • 25、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6、1957年建成的________,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 2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以_____为口号,开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为了_____

  • 2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29、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并创办了机关刊物《______》,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

  • 3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被载入宪法。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___________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 32、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请完成下列关于这两次会议的问题。

    (1)八大得以召开,是基于当时的哪种新形势?八大的主要任务是要将我国建成什么样的国家?这个任务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哪个计划相契合?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这一决策应归功于谁?

    (3)八大和十一届三全会确定的工作重点有什么相同点?

  • 3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注民生问题,曾多次调整农村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建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的政策措施分别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这次失误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误?

    (4)通过对我国农村政策的了解,谈谈你对国家的政策改革有什么认识?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   201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70华诞。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2)结合材料二回答,当时“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什么?为此,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资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3)材料三中“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指什么?这一模式是在哪次会议上由谁最早提出的?

    材料四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4)材料四中的“邓小平理论”是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材料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什么?

    (5)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可借鉴之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