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边图中的现象出现是因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 ——1958年《人民日报> |
A.执行了中共八大的决议
B.解放了思想
C.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表格的使用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分类整理了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见下表。由此可以看出,他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
条约 | 内容(部分) |
《南京条约》 | 割香港岛给英国 |
《北京条约》 |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 |
《马关条约》 |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A.司法主权
B.领土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3、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有关的事件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广州起义
4、你认为如果通过百度搜索“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准确答案应的是( )
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D.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5、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袁隆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杨利伟
6、改革开放中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
7、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120年前中国进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李鸿章 B.林则徐、魏源 C.康有为、梁启超 D.陈独秀、胡适
8、1876~1878年,左宗棠率领冲击力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开展
A.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统一
C.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D.缓解了东南海疆的威胁
9、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C.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10、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兵。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D.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11、“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B.科学文教事业遭到摧残
C.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D.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1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主要表现是( )
A.赔款白银4.5亿
B.拆毁大沽炮台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这一决定体现了国家(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以阶级斗争为工作重心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14、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的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即后来的“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原则
C. 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的原则 D. 首先实行“三通”的原则
15、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D.没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16、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傅作义
C.李宗仁
D.张自忠
17、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是在哪一战争后签订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武昌起义
18、“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 、‘大跃进’、 等,先后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A.三大改造 人民公社
B.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总路线
D.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 )
A.道光帝 B.同治帝 C. 宣统帝 D.光绪帝
2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整理下列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公车上书轰动全国”“三民主义光芒闪耀”等,该内容最适合的主题为
A.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
22、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3、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并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
24、如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A、B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两次著名战役,请将字母填入下面对应的括号内: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2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国民党进攻___________。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6、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探索,可以使人进步;探索,可以领略到世界中更多的奥妙;探索,推动着时代的进步。通过艰苦卓越地探索,古希腊的 发现了杠杆定律;意大利航海家 发现了美洲大陆;英国的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科学家 在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
27、填空题: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8、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始于
29、战果:第一阶段:粉碎了国民党军的__________;第二阶段:转战陕北,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_______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歼灭国民党 __________,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0、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中国科学家是________。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________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的。
31、写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和地点。这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2、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3、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关系要如何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4、阅读下面年代尺,回答问题。
(1)在此过程中我们走出来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决策?
(3)邓小平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创立者是谁?
(4)在此过程中,我国外交的主要新特点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