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它代表( )的利益?
A.革命群众 B.民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帝国主义
2、1937年9月的一天,陕西省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些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即将穿上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戴上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是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
B.华北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3、在一部影片中周恩来对蒋介石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如果请你选择这部影片的题目,你会选择(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长征
4、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庙,泰国有三宝城,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 )
A.鉴真东渡
B.戚继光抗倭
C.华侨开发南洋
D.郑和下西洋
5、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共产主义扩张”
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D.称霸世界
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赵强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钱非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孙平说:“我家在东交民巷”;李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的话谁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 赵强
B. 孙平
C. 钱非
D. 李洋
7、下列关于如图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
B.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这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
8、下图是初三年级一名同学的历史笔记。其中“?”处应填写的内容( )
帝国名称:? 建立时间:公元前4世纪 发源地:马其顿 都城:? 隆战:地跨欧、亚、非三洲 |
A.波斯帝国、马其顿
B.阿拉伯帝国、麦地那
C.罗马帝国、罗马
D.亚历山大帝国、巴比伦
9、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改革开放
D.三大改造
10、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 )
A.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C. 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1、与“1911年4月、黄兴、张鸣岐、七十二烈士”相关的起义是
A.安庆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武昌起义
12、1982年9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请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3、“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决定了太平天国必然崩溃。”这叙述的是太平天国( )
A.爆发背景
B.运动概况
C.本质特征
D.失败原因
14、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文明世界。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 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局部性抗日战争开始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 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15、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1 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新发展理念
16、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强大
B.中国武器的落后
C.封建王朝的腐败没落
D.自然经济的落后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人民军队的体制编制,边建边改,愈改愈强。这说明人民军队不断逐步走向强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B.崇高理想信念的指引
C.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D.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8、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太平天国由兴盛走向衰败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大败湘军
D.太平军西征
1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这一格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的,共割占了中国领士1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主要割占的领土主要是在中国的( )
A.东北和西北
B.华南和西南
C.东南和中原
D.闽南和华东
21、_______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的召开,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2、(题文)国民政府抗战:________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
23、时间:_____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2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5、 A.国家的大政方针一直引领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____。
(2)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________(制度)的先河。
(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政策。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根据以下提示,完成相应内容。
(1)中共十五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八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政治、经济民族、科技创新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
(1)政治创新:邓小平针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实行________(政策)
(2)经济创新: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________经济体制。
(3)科技创新:________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26、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是,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7、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______;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______
28、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____。
29、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________组织。
3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6年,蒋介石公然违背“____________”,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____________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____________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4)1949年1月,________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1、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联系方面的活动,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请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1950年进行的保家卫国战争的司令员是谁?
(2)依据所学写出材料中1955年“团结反帝”会议上我国提出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的史实。
(4)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1972年“破冰之旅”的含义是什么。“破冰之旅”的标志是什么?
(5)写出材料中1997年“洗血国耻”的史实一例。
(6)结合所学归纳我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一-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孙中山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两位资产阶级革命烈士的姓名。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的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3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维持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请回答
(1)写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有哪些?
(4)分别列举两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5)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