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对材料所述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①“风潮”指五四运动
②运动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而爆发
③这场运动扩展到上海,得到各阶层的支持
④这场运动最终取得胜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同学们拟定收集下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 )
A.祖国统一、港澳回归
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3、下图是海南省1987-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设立经济特区促进海南的对外贸易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还创造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此人是( )
A.荷马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谴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错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调整国民经济
C.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实行三大改造
6、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写遥“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的大事”,他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下列是由萧华作词的《长征组歌》的部分歌词,其主要体现了红军战士( )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
A.国际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精神
C.英雄主义精神
D.忠诚为民精神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实现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9、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中国抗战历史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图片,你认为他们小组汇报的主题是( )
A. 得道多助 国际支援
B. 浴血疆场 民族壮歌
C. 同舟共济 全民抗战
D. 港澳侨胞 力援救国
10、近代中国统一的全国学制开始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维新变法时期 C. 二十世纪初 D. 五四运动后
11、有研究表明,中国“1851年至1865年这14年间总人口减少了1.12亿,下降了26.05%。”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两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1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对比示意图,图中有一处错误。这个错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1941年底到1942年初,正值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之际,中国战场取得了哪一次会战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反法西斯盟军的士气(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一次长沙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4、公元前18世纪的某法律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下列各项对该法律表述错误的是( )
A.诞生于古代印度
B.制定者是汉谟拉比
C.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5、下图是新中国50年代至70年代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B.②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科技发展相对缓慢
C.③时期的科技成就得益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D.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有“两弹一星”
16、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下列搭配与此不符的是( )
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 B.长征——中国工农红军
C.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D.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
17、下图是《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A~ 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
C.“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 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18、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2022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受权宣布对列入清单的一批“台独”顽固分子实施制裁。我国采取的这一举措表明( )
A.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B.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国土安全为根本
C.坚决反对“台独”,坚守民族大义
D.我国的核心利益绝不允许任何势力的侵犯
20、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是( )
①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②以海洋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 ③政治上的中央集权 ④奴隶主民主政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他”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使神七载人飞船升入太空______。
22、构筑历史发展的时序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A事件反映的是哪次农民运动:________。
(2)B事件中这一阶级派别努力的目的是:________。
(3)C事件中在黄海海面“以死壮军威”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4)E事件中所签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________。
(5)D、F两个事件共同的特征是学习西方的:________。
(6)G事件中所标举的口号是:________;其代表人物中最早宣传马克克思主义的是:________。
(7)通过观察以上年代尺所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线索是:________。
23、1945年8月,毛泽东在___________ 等人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___。
24、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相关的地名。
(1)目前,汽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一五”计划期间第一个载重汽车制造厂在 。
(2)它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它是 。
(3)它很美丽,既是我国最早被迫开放,同时又是最早主动开放的城市,它是 。
25、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1851年1月,_______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提出“________”的口号。
27、请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与之对应的朝代后:
(1)澶渊之盟
(2)行省制度
(3)郑成功收复台湾
(4)《清明上河图》
(5)《尼布楚条约》
(6)交子
(7)赵州桥
(8)马可波罗来华
隋朝
北宋
元朝
清朝
28、【顺应时代·融入全球】2001年12月,在经过了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了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的是________。________年6月,英国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3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31、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回顾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哪次会议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共的帮助之下,孙中山建立了哪所学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2)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哪场战争?蒋介石发动哪一政变导致这场战争失败?
(3)写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
(4)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哪一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通过以上历史的探究,你对国共两党的未来关系怎样展望?
3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重要影响?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5年,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和“科学”是哪一运动的两面大旗?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和主阵地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材料二: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材料一讲的内容出自哪个文献?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2)从材料二中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3)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同日军进行了英勇的作战,请分别举出一例国、共组织的战役。
(4)从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学习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