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看了《伟人孙中山》一书后,感触颇深,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孙中山的革命生涯》的文章,以下是四幅相关的图片,请根据所学知识重新排列这些图片的顺序(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2、2014年3月28日,搭载着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追根溯源,与此消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北伐战争
C.“九一八”事变
D.抗美援朝
3、小明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有“1923年初”“林样谦”“吴佩孚”等内容,据此你认为他们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二大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4、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辛亥革命期间工 B.军阀割据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5、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寇侵占东北、践踏华北的危急形势,有两位名为寿昌、守信的共产党人商定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大江南北,提振了民志。这两位共产党人就是我们熟知的( )
A.鲁迅、曹禺 B.齐白石、徐悲鸿
C.田汉、聂耳 D.闻一多、冼星海
6、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心声的作品,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鲁迅
B.聂耳
C.侯德榜
D.徐悲鸿
7、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依据是 ( )
A.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D. 辛亥革命未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杆烟枪折为两段。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城市应该是
A.厦门 B.虎门
C.澳门 D.香港
9、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0、同学们拟定收集下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 ( )
1.建国70周年大阅兵 2.辽宁舰、山东舰航母 3.歼—20战机升空 4.地空导弹实弹发射 |
A.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B.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C.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11、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A.商鞅
B.李冰
C.申不害
D.管仲
1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3、小轩去某纪念馆参观,看见镌刻在纪念馆门柱上的对联,“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据此判断该纪念馆应该是( )
A.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南昌起义纪念馆
C. 红军长征纪念馆 D. 淮海战役纪念馆
14、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信中所述事件
A.成为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使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毛泽东讲过:“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或缺的。天上跑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我国实现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是在( )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现代化建设时期
16、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该阶段最准确而突出的特点是( )
A.全面调整
B.全面倒退
C.曲折前进
D.恢复发展
17、如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该事件( )
A.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追求
D.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1839年在虎门进行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左宗棠
19、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53年,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D.1956年之后的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其“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大生纱厂
B.发昌机器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21、抗战爆发以来,___________是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___________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捷。
2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请根据提示填写出有关教育的相应内容。
(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_。
(2)清末状元 ________回到家乡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实业救国”道路。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4、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________。
25、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6、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_______。
27、1988年,______经济特区建立(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______开发区建立。
28、__________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38年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29、请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1)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________。
(3)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
(4)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军校是________。
(5)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________。
30、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____。
31、回答以下问题:
“从民族的历史来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了避免这种民族的致命伤,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许多探索。
(1)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2)为避免民族被瓜分的命运,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而孙中山等人领导了一场推翻清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
(3)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国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4)近代中国人从学习欧美、学习日本到“以俄为师”以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试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
32、中国的近代化既是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探索救国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哪次运动标志近代化的开端,它主要在哪个方面学习西方?
(2)谁领导的什么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制度的尝试
(3)陈独秀等人掀起什么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它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3、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首先须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实现中国梦,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8月和9月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录动。10月,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会师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诞生。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园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五 1945年8月到10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中国共产党依靠千百万农民的支持,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五四运动后革命青年所宣传和接受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4)材料四中的“分水岭”指长征途中的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依据。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5)材料五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国共双方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