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昌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纪念那~群可爱的人。”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中国人民志愿军

    C. 工农红军   D. 抗日义勇军

  • 2、张老师在讲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主要是因为

    A.洋务运动

    B.国民政府支持

    C.社会移风易俗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3、辛亥革命爆发于农历的辛亥年,是指那一年?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 4、与“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中共一大

    D.秋收起义

  • 5、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的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得出的结论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 6、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纪念日。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 签订《南京条约》

    B. 日军占领东三省

    C.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 7、叶圣陶在⑼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 手……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 得手 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

  • 8、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包括

    A.康有为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 9、要准备一期“中国近代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虎门销烟时的留影

    C.政协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 10、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辛亥革命

    A.成立了中华民国 B.废除了封建制度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1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发展不平衡

    B.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

    D.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 12、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主题是

    A.维新变法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 13、对下图所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由彭德怀将军指挥

    C.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 14、1946年,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净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地点是

    A.中原解放区

    B.华东解放区

    C.华北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 15、中国央视每年评选感动中国人选,若穿越历史时空,来到1839年,你推选的最佳人选是

    A. 林则徐

    B. 道光帝

    C. 琦善

    D. 李鸿章

  • 16、1954年,周恩来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应该面向(       

    A.国家主席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 17、下表中这些学会宣传的主要观点是(     

    表1近代中国创办的学会(部分)

    名称

    地点

    备注

    强学会

    北京

    由康有为发起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创办《强学报》

    南学会

    长沙

    由谭嗣同等倡建

    蜀学会

    成都

    创办《蜀学报》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

  • 18、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A.蔡元培

    B.陈独秀

    C.鲁迅

    D.毛泽东

  • 19、“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出自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这份协议书出现的地点是(     

    A.北京玉渊潭公社

    B.新乡刘庄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西藏自治区

  • 20、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发动的战争 B.都是因为鸦片的输入而引发的战争

    C.两次战争的发动者都是英国 D.两次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作曲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 22、仔细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1)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字母。

    A、中央红军出发的地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2)请指出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共同特点。

  • 23、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是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到_________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4、1956年,________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实行______、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 2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_____,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

  • 27、____________年10月,英国炮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 28、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9、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台湾被割占的条约是_____,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

  •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3)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进行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列举国民党进行的2个战役或会战

    (3)国共两党关系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 32、170多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西方列强铁蹄的蹂躏,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昂的近代史诗。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侵略者通过哪场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近代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是哪一国家?

    (2)在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3)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写出其中两位。

    (4)通过以上问题的学习,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 33、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作出了怎样的尝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图1和图3反映的史实分别发生于____年、____年。

    (2)根据图文资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