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于( )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成立的当年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完成后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下列历史人物,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陈独秀
B.严复
C.李大钊
D.胡适
3、有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这句台词的错误主要在于( )
A. 李鸿章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B. 李鸿章没有经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圆明园是被日军烧毁的 D. 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毁的
4、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下表是我国1949年和2008年入学率、文盲率情况对比表,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年份 | 小学入学率 | 初中入学率 | 文盲率 |
1949年 | 不到20% | 仅为6% | 80%以上 |
2008年 | 99.50% | 98.50% | 3.58% |
A. “大跃进”
B. “文化大革命”
C. 高考恢复
D. 颁布《义务教育法》
5、1894年11月,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美国《纽约报》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该评论
A.赞扬日军传播文明
B.谴责日军暴行
C.带有双重标准
D.指出日军侵华本质
6、从政治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靠的是辛亥革命,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靠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7、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人民公社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一五计划
8、如果以“转”字符串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段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长征胜利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北伐的胜利进军
9、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指的是( )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海南岛的解放
10、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造成我国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在于
A.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B.过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蓄意破坏
D.没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1、下图所示的三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都是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2、1950年10月的一天,湖南岳阳县策口乡农民集中烧毁了旧地契,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反映了新中国正在( )
A.举行开国大典
B.进行抗美援朝宣传
C.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一五”计划
13、下列战役中解放华北全境的是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4、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强令剪辫、先生某君、鞠躬握手”这些内容反映的是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16、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1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
18、最早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9、孙中山评价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色变”是指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0、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B.
C.
D.
2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____________》,轰轰烈烈的_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
2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三民主义。
24、1949年10月1日,____ 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5、(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6、(1)(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激战中,致远舰管带( )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1927年8月,( )贺龙、朱德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 )地区,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37年9月,八路军在( )一带设伏全歼日军,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4)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5)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7、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_______
28、填空题。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_______。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_______。
(2)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____________发动起义。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成立。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____________”。
29、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____________________。导火线:_________事件;进程:_______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________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_______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0、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一五”期间,川藏公路、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31、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其崇高风范铭刻人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7年)8月1日晚,周恩来主持参谋团委员会议,讨论南下行军路线问题。写出这一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历史意义。
(2)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的局面在中国出现。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方案?
(3)根据近代史上的相关知识,周恩来的行动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你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3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后,李铭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列举这一时期的取得的成就(2例)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中共八大,那么“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这一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3、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34、下边是近代史上一位著名思想家的图像及其代表作的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思想家是谁?
(2)他的代表作叫什么?
(3)其主要主张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