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址
C.八国联军侵华
D.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2、“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A. 废除了科举制度 B. 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C. 裁撤了冗官冗员 D. 改革考试方式内容
3、新文化运动中,他们起了重要作用,正确的一组是
A.鲁迅陈独秀
B.林则徐胡适
C.左宗棠鲁迅
D.李大钊陈化成
4、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使公使进驻北京
B.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 发生亚罗号事件
D. 要扩大中国市场
5、下图是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宏伟建筑,它的建造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
6、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7、戴安娜是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学生,她在修完基础课程后,开始学习专业课之一法学。课堂上,她要先学习用来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8、1972年2月,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历史事件是
A. 尼克松访华
B.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C. 《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D. 上海主办 APEC会议
9、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的道路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群众道路
C.和平发展道路
D.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0、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不适合
A.颁布的时间是1913年3月
B.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最终被袁世凯废除
1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所引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估计该书成于五四运动以后
D.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12、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这些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提出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3、文革长达十年的原因有
①右倾错误思想
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推动
③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判断
④民主法制不健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④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近几年来,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者逐步确认了“致远舰”“经远舰”和“定远舰”的位置,并对其残存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开启了近现代钢铁沉船遗址的调查与研究工作。这些沉舰能帮助我们研究以下哪场战争(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时间 | 粮食产量 |
1980年 | 5.02亿千克 |
1981年 | 6.76亿千克 |
1982年 | 7.15亿千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7、为战胜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提出多快好省建设总路线
C.进行三大改造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18、服饰的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女性的流行裙装变化多样。如下图这种旗袍流行时间最早应是在
A.清朝晚期 B.民国时期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19世纪前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
20、某地一家院门上有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大致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2)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
(3)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4)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
22、他身为国家主席,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病逝。( )
23、“进出农田不计程,此身只为米粮生。呕心沥血研新种,稻量翻番世界惊!”这篇悼词悼念的的应是( )
24、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_____“状元实业家”是____;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是____。
2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____。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这是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6、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中国驻军奋起还击,影响(标志):___________。牺牲的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___________,劝禁女子___________;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__________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的特征。
28、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请完成以下内容的填空。
(1)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①__________。而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胜利的英雄是②____________。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铁人”③______、“党的好干部”④_______、“解放军的好战士”⑤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⑥ __________等优秀品质,强烈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29、下图是陈独秀,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最为重要的阵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
30、一人一城都是一枚书签,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人物)
(1)他是致远舰管带,光绪帝为其书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是________
(2)他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曾帮助清政府收复了新疆。他是________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其革命活动主要________
(城市)
(4)广州十三行曾包揽了清政府跟外国的商务交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________政策,经历了鸦片战争的炮火,广州被迫开放为________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主权。
31、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让我们踏着国人的足迹,共探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请回答:
(1)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中,留下了四个艰难而又清晰的足印,请根据提示写出ABC探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B事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4)C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5)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探索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32、为挽救民族危机,仁人志土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说说下面两位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
图一 | 图二李鸿章 |
33、抚今追昔,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艰辛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艰辛探索,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哪次会议之后?这次会议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1958年国内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夏秋之际,各地又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据此说出我党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两个严重失误分别是什么?
【时代楷模】
(3)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和“解放军好战士”的分别是谁?在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建设成就】
(4)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两项建设成就并据此回答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对我们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申遗的11组档案形成于1937—1948年间,均为记录大屠杀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包括了: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的日军屠杀平民及奸淫妇女的照片;身中37刀的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中外人士的目击记述;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
——黄金生《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1)依据材料一,请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归类。
(2)继2014年确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我国又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二 新闻纪实——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人民网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