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字中包含着历史,如文革、计划、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应是( )
A.计划
B.文革
C.援朝
D.跃进
2、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围绕下面一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判断该研究性学习主题是( )
A.巩固新生政权
B.进行三大改造
C.建设社会主义
D.反抗外来侵略
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下列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4、依据如表判断,该历史人物姓名是
姓名: |
职业: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
主要成就:创办大生纱厂、轮船公司、面粉厂等;创立学校、图书馆、博物苑等机构。…… |
A.李鸿章
B.张之洞
C.荣宗敬
D.张謇
5、系列关于长征的路线表达正确的是
A. 瑞金--爬雪山--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渡过湘江--吴起镇
B. 瑞金--渡过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吴起镇
C. 吴起镇--渡过湘江--遵义会议--瑞金--强渡大渡河--爬雪山--四渡赤水
D. 吴起镇--渡过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瑞金
6、“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儿传四方”这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解放的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D.新中国的成立
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
A. 北洋军阀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国民党 D. 满清贵族
8、1950年11月,有“常胜师”之称的美国骑兵第一师师长盖伊这样评价对手:“他们没有航空火力支援,也没有远程炮火支援,他们手里拿的是二战时的简易武器,但他们在穿插分割中动作极其勇猛”。“他们”指的是( )
A.联合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9、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身世外而获得发展,中国也不可能关起门来搞改革。1978年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0、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该公祭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南京大屠杀
D.日军屠杀旅顺居民
11、1984年党在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B.增强企业的活力
C.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D.完善私有制经济
12、“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里的“这个伟大的事件”距2021年是多少周年( )
A.94
B.93
C.84
D.83
1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其中积极抗日的有
A.东北军 B.国民党军 C.东北抗日联军 D.溥仪领导的清朝遗民
14、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面是历史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后设计的四个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学习专题,其中错误的是( )
A. 洪秀全―――太平天国 B. 李鸿章―――洋务运动
C. 胡适―――《庶民的胜利》 D. 孙中山―――三民主义
15、某班级要表演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他们采用的台词最有可能的是( )
A. “你打瞎我的一只眼睛,作为惩罚,我也打瞎你的一只眼睛。”
B.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别看我只是一介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16、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他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
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
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
17、清明节期间,广东某校组织全体党员到洪秀全纪念馆参观学习。洪秀全在历史上有浓厚的一笔是因为
A.领导虎门销烟
B.领导第二次鸦片战争
C.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D.火烧圆明园
18、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第二幅浮雕,浮雕场景描述了洪秀全领导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西起义 D.金田起义
19、“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英国在华强租的地区是( )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B.香港岛
C.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
D.广州湾
20、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在定都天京后颁布了()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劝世良言》 D. 《南京条约》
21、“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2、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3、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_____的理论;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4、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__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5、《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割让了_______岛。《马关条约》中,中国又被迫割让了______岛。
26、材料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早,令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
(1)这是中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北方农民自发______运动,它提出______主张。
(2)同是农民阶级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南方爆发______运动。
(3)说说他们各是______、______性质的农民运动。
(4)说说近代史以来,列强发动四次侵华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_______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8、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__。
29、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1840年爆发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和梁启超上书光绪帝,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3)______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牺牲。
(4)______年发生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号称“太平军”。
30、相关链接题。
(1)1839年中国人民禁烟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事件:____________。
(2)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_。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纵火烧毁圆明园的军队:____________。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____________。
(5)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者:____________。
31、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
(2)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地主阶级哪一探索活动?
(3)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4)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及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名称。
(5)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
(6)对上海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3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制定于何时?
3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
(2)太平天国颁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是——
(3)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文件——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胡绳
材料三 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赞叹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德先生、赛先生成为中国此后10余年间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正是在对民主与科学的不懈追寻中,中国人开始寻找到走出困境的方略。
——《复兴之路》(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慷慨派”指的是什么政治派别?“现代化”运动的要求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是什么事件?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