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早期资产阶级来源于
①地主
②手工工场主
③富裕商人、高利贷者和金融家
④教士和地主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既传播了宗教,又利用宗教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一帝国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个“大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3、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 雅典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东罗马帝国
4、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上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 当时,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在经济上采取的行动是 ( )
A.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5、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重大事件中最先发生的事件是什么( )
A.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人权宣言》的颁布
D.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6、在古代印度,按种姓划分,国王应该属于
A. 婆罗门
B. 吠舍
C. 刹帝利
D. 首陀罗
7、新疆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两个地区归属中央管辖分别始于( )
A. 西汉和东汉 B. 西汉和元朝 C. 隋朝和唐朝 D. 元朝和清朝
8、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封建主直领地 B. 采邑 C. 封建庄园 D. 村庄
9、下列文明古国不属于大河文明的是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王国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10、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符号代替原来的字母计数法,这套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阿拉伯数字
B.阿拉伯人保存了辉煌灿烂的西方文化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11、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B.都推翻了殖民统治
C.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2、“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上述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 )
A.背景
B.主张
C.地点
D.影响
13、“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厉,最大的城邦也只有8000多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材料体现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法制健全
B.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
D.崇尚武力
14、著名历史学家黄恩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成为“最具有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人物能说明这一特色的是
A.王羲之
B.文成公主
C.屈原
D.鉴真
15、下列哪部法典不是查士丁尼在世时编订的
A.《十二铜表法》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查士丁尼法典》
16、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
17、下图所示对联描述的人物主要功绩是
创蒙文 同族共尊成吉思汗 奠元基 后世皆颂一代天骄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完成统一
D.管理边疆
18、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的法律文献是
①《拿破仑法典》 ②《人权宣言》 ③《权利法案》 ④《大宪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下图中标注出的四个文明古国,它们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的相同点是 ( )
A.位于大河流域 B.位于美洲大陆
C.四面邻近海洋 D.处于内陆盆地
20、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在农业方面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整顿银行 D.兴建公共工程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恺(凯)撒进行历法改革,制定了一套新的历法,称作________。
(2)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________。
(3)476年,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________灭亡。
(4)在日本天皇和地方豪强争斗中,发展成为重要政治力量的是________。
2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雄人物辈出。
(1)___________带领议会军打败王党军,取得英国内战胜利,后就任护国主。
(2)___________领导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后就任美国首任总统
(3)___________于1804年加冕称帝,带领法国军队横扫欧洲大陆,打击了各国的封建统治。
23、杰出人物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请根据下列描述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和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他是 。
(2)他在19世纪20年代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它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他是 。
(3)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他是 。
(4)他领导拉美人民赶走西班牙殖民者,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他是 。
24、宣言是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了《 》,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3)二战期间,为共同对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了《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1)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事件是________ 。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
26、1777年的________战役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________则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
27、14 世纪,诗人但丁的长诗《__________》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_______》出版,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28、苏联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年底,苏联解体的时间是________年底。
29、古代埃及用来记载历史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____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31、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对我们有何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使.........
材料二: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高向玄理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了改革。之后,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从而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世界古代史上的哪次改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改革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3)根据两则材料归纳日本是怎样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制度的?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在日本历史上有何标志性意义
(5)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
3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以“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内容。
【酝酿】
(1)14-16世纪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是什么?15-16世纪,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事件是什么?
【发生】
(2)当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后将会以革命的方式达到自己的诉求。分别写出美国和法国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标志事件?
【确立】
(3)写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近代英国和美国国家各自的政治体制?
【发展】
(4)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工业革命出现。工业革命中影响力最伟大的发明的是什么?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
34、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世界史,世界各地区不同文明,不同的发展面貌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变革)
材料一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6世纪“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制度)
材料二 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首先是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在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责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受封者也成为封臣。这一级受封者也作为封君将部分土地分封给骑士,让其作为自己的封臣。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筛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材料二中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制度的特点。
(思想)
材料三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3)材料三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这一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城市)
材料四 在中世纪,城市本身的结构就明确反映出了城市同农村是分离的,每座城市都筑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这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另一面则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也是一个自治团体,这种自治同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
——徐亚芳《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点。
材料五 在十字军东征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减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房龙《人类的故事》
(5)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主要通过哪些手段实现?这种权力转移的法律意义上的保障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