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 )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国共两党的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C.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D.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御侮
2、下列油田不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发建设成功的是( )
A. 克拉玛依油田 B. 大庆油田 C. 胜利油田 D. 大港油田
3、“1911年,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这一天发生了( )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4、2022年,习近平在会议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此会议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5、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都有“中山路”,其命名是为了纪念( )
A.蔡元培
B.黄兴
C.宋教仁
D.孙中山
6、“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男女老少来相送……”。材料中的“故乡”指(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贵州遵义
C.陕西吴起镇
D.甘肃会宁
7、“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A.杨靖宇
B.佟麟阁
C.赵登禹
D.张自忠
8、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都起了作用
B.都以日本侵略者为斗争对象
C.两次合作时间都在20世纪20年代
D.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9、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以下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管理水平高,生产成本低
B.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在与外国资本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C.建立新式海陆军是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洋务派兴办新式教育废除了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度
1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应该出现于 (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
C.“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
D.“大跃进”时期
11、北京城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巨变。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往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五四运动爆发 ②“百日维新”失败 ③开国大典举行 ④卢沟桥事变爆发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12、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万家岭大捷
D.百团大战
13、在虎门海滩上,围观的群众看到林则徐将收缴来的鸦片下令销毁,大家欢呼雀跃;又看到林则徐告知外国人要做正当贸易,否则将依法严办,众人顿觉扬眉吐气。据此可以看出,林则徐虎门销烟( )
A.引起了外国商人的不满 B.杜绝了鸦片走私
C.振奋了民族精神 D.促进了对外贸易
14、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歌颂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15、某同学以“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冤假错案”为学习材料,他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独立
B.破冰之旅
C.伟大转折
D.理论创新
16、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7、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长征史实的是
A.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B.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C.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8、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民国卅四年九月2日),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对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
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
19、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两次战争
A.都是因为鸦片输入引起的
B.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C.英国都是主要的侵略国家
D.都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20、下列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1901年9月签订的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2、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___________》;随后,清政府在于英、法、美签订的《________________》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决定实行(________________),这项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4、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为了改变大量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状况, ______ 年冬起,全国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 ______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5、列举下列历史事件: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
②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
26、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27、1988年,我国决定设立(_____)经济特区,该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8、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领袖是________;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家是________。
29、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0、新中国成立初,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______、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2)对外开放逐步深入,形成了__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__——内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3)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经过长期努力,2001年,我国加入了处理国际间贸易问题的重要组织______(WTO)。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期待和平建国,但是,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却使中国再燃战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5年8月—10月,国共双方在哪里举行和平谈判?
(2)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1947年夏,刘邓大军的什么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了哪些“中国声音”?是由谁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进入崭新的阶段,请列举这个阶段我国外交成就三例。
(4)进入21世纪,我国举办了哪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列举三个)。
(5)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你有何感悟?
34、党的百年奋斗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党的好干部 B.大庆石油工人 C.解放军好战士
材料二: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长津湖》以史诗般的电影艺术呈现长津湖战役这一战争史诗,让观众在大气磅礴、悲壮深情的叙事中,深刻体悟当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高瞻远瞩,深刻感受志愿军指战员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国责任。
——《生动诠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三: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持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习近平回信勉励广大航天青年》
材料四: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她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在中草药青蒿的提取实验进行到191次时,对疟原虫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才终于出现。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她的团队终于在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一生倾情青蒿素》
(1)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与下列伟大精神相匹配的英雄模范人物,把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对应位置上(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①雷锋精神:______;②焦裕禄精神:______;③铁人精神:______。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获得了什么赞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写出一位“两弹元勋”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4)材料四中的“她”是谁?根据材料四,概括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