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地点是在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武汉
3、“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同日本的战争。”其中第一次战争后中国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尼布楚条约》
4、在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中国药学家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钟南山
5、“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是
A.袁世凯
B.孙中山
C.李大钊
D.周恩来
6、自民国成立后,清末所称的“土货”“土产”大多开始改称为“国货”“国产”;劝业会也基本演变为国货展览会,其展品明确规定“以国货为限,出品人须为中华民国人”。这种现象反映出( )
A.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显著
B.中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
C.国家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经济大危机导致产品滞销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改革开放
8、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结束军阀混战局面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实现民族共同抗日
9、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人数共662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从中可以看出( )
A.打破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中共组织领导政协会议
C.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0、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是指( )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胜利
D.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11、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南昌起义打响―红军长征开始 B.工农革命运动高涨―蒋、汪背叛革命
C.中共一大召开―北伐军胜利进军 D.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1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出近代中国
A.社会生活的不平衡
B.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C.休闲娱乐方式多元
D.多元发展的新特征
13、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义和团民和清军在廊坊狙击敌人
14、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B.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C.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6、“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表明( )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中央在什么地方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
A.古田
B.瓦窑堡
C.遵义
D.洛川
18、某初中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下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主题是
A.全民抗战,同仇敌忾 B.十年对峙,星火燎燃
C.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D.反对复辟,维护共和
19、下列史实与下图主题无关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对台方针
D.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和青藏铁路
20、四川一首歌谣中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A. 土地改革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2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成为指导土地改革法律依据;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
22、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____,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2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_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4、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是——
25、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____制度正式确立。
27、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______
28、1949年,在北平召开一届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作用。
29、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________
30、在_______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将收缴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当众销毁。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3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2)请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来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完中国近代史之后,应该有很多感悟,请你谈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该如何去做?
33、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人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近代大学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的定型时期。同年,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积极推行资产阶级教育方针,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废除“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蔡元培认为,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蔡元培主张文理两科必须设各种研究所,帮助学生建立社团。这样一来,近代中国大学的体制,越发成熟和现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京师大学堂的出现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近代教育与近代化探索运动的关系。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