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湛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据史载,19世纪40年代,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 自然灾害的严重

    C. 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减少   D. 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2、2006年7月1日被称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西藏人民为之欢呼;几十年前让西藏人民欢唱《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3、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施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条例的发布表明我国

    A.对外开放开始启航

    B.对内改革初见成效

    C.对外交往取得突破

    D.经济发展成就辉煌

  • 4、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5、1896年创办的直隶武备学堂,主要开设兵法、战法、沟垒、枪学、炮学、德语等课程,聘请魏贝尔(德)、段祺瑞等为教习。可见,直隶武备学堂

    A.首创新式教育模式 B.创办于甲午战争前 C.全部聘请外国教习 D.突出培养军事人才

  • 6、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右表数据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 7、24年前的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某历史小组准备出一期板报,同学们分别写了一句话,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李静:1997年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耻辱

    B.张辉:1999年香港回归,继续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C.王珊:1999年香港回归,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马琴:1997年香港回归,标志着美国殖民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 8、如图所示卡片中的人物身上展现了(     

    生卒:1923-1970年

    职业:大庆油田钻井工人,人称“铁人”

    荣誉:2019年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A.英勇抗敌的精神

    B.乐于助人的品质

    C.亲民爱民的情怀

    D.艰苦奋进的风貌

  • 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资政新篇》

  • 10、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地点是(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重庆

  • 1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北伐战争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D.南昌起义

  • 12、为了撰写历史小论文,李明观看了几部影视片:电视剧《一马三司令》《左权四部曲》、电影《杨靖宇》《马本斋》等。据此推断,其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开天辟地闯新路

    C.抗日救国保家乡

    D.全国人民得解放

  • 13、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A.苏联

    B.朝鲜

    C.日本

    D.蒙古

  • 14、“中华民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皆守土抗战。”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

    A.卢沟桥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九一八事变 D.平型关大捷

  • 1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 )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③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下列事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秋收起义

     

  • 17、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民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虽“总揽政务”,但其提出法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国务员“副署”方能生效。此举是为了(       

    A.彻底推翻清政府

    B.防范袁世凯独裁

    C.践行“三民主义”

    D.明确主权的归属

  • 18、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于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B.八七会议召开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 19、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A.《文学改良刍议》

    B.《海国图志》

    C.《革命军》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20、“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下图是_____出逃所乘飞机残骸。

  • 22、日军企图: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_______

     

  • 23、口号:义和团曾提出“________”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________的斗争意志,又具有________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________的本质认识不清。

  • 24、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___________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

  • 25、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东南海疆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____________(人物)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____________(人物)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 26、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27、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___________三座大山的统治。

  • 28、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________________的提出,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29、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____

  • 30、经过: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说说图中人物分别属于那一系军阀派别。

    (2)军阀混战的目的是什么?

    (3)军阀之间的混战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危害?

  •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应用,走出了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道路。写出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

    (2)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一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的?

    (3)针对抽象地谈论“姓社姓资”问题,邓小平通过哪一事件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写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名称。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深度发展。写出被誉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思想名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又确立了哪一奋斗目标?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 33、写出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东北地区的建设成就三例。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史海纵横: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富强梦】

    材料一

    (1)思考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2)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探索出了正确的道路,请问这两条道路是什么?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3)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请问图一、图二所在的地区是何时顺利回归祖国的?

    (4)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