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成于1954年
B.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五四运动是中国I日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下列关于新、旧日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错误的项是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旧民主主义是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D.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新民主义革命时期。
3、1916年举行登基大典,复辟帝制的是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冯国璋
D.唐继尧
4、观察示意图,该图所示的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创建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混战
5、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 “一五”计划的执行 B.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南方谈话”的发表
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任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其中“先行先试”与“探索创新”分别指的是( )
A.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和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
C.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建立亚投行和上海合作组织
7、《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报道中“此次两军作战”指
A.淞沪会战
B.台儿台战役
C.保卫大武汉
D.平型关战役
8、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片段《回归》中,为了在1997年7月1日0时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与英国进行了十六轮谈判。影片中我国分秒必争的相关历史事佳是(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澳门回归
D.香港回归
9、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第一次由城市转向农村,第二次由农村转向城市,第三次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其中与第三次转移相关的会议是
A. 七届二中全会
B. 八大二次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八大
10、“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维新志士( )在临刑前朗诵的一首绝命诗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光绪帝
11、毛泽东诗:“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诗中的“一桥”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芜湖长江大桥
D.铜陵长江大桥
12、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些人姓名往往反映出其出生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大跃进时期出生的叫“李跃进”,按这一逻辑去推断“李援朝”最可能出生于
A. 1949年
B. 1951年
C. 1958年
D. 1969年
13、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 沿海地区发展快
C. 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 资金少,规模小
14、《狂人日记》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份,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篇小说
A.作者是陈独秀
B.是新文学的典范
C.是长篇文言小说
D.发表在《民报》上
15、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6、下列各项中,能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17、以下口号表达了洋务运动主张的是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振兴中华”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18、2005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省得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 ( )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下列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有( )
①废除了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④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上述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古田会议
21、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_(人物)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中国近代史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
23、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_”口号。
2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49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确定的。
25、1884年,清政府在____ 设立行省;1885年,又在____设立行省。
26、(1)1949年(_____)月(_____)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年开始执行;到1956年底(_____)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_____)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经济体制。
(5)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_____)推进;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7、结合所学知识,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判断并选写出相关内容(填字母)。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一历史史实描述的事件标志着_______。
(2)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会议是_______。
(3)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这个自治区是_______。
(4)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
(5)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_______。
相关内容: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内蒙古自治区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E. 西藏和平解放
28、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
29、宣传维新变法,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________;1872年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0、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1、请以《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
(1)写出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筹备工作的会议及会议的时间、地点。
(2)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标志性事件及意义。
(3)写出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三例,并写明其时间、意义。
(4)写出由以上事件给你带来的感悟。
(5)表述成文,字数260字左右。
32、看时间轴,回答问题: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则于A点召开。这次会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结论是在年代尺上哪一点年份上提出的?提出者是谁?
(3)上题中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请以C点代表年份发生的历史史实予以证明(任举两例)。
3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就?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就?
(4)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5)简述第二次国共分裂(即解放战争时期)的严重后果。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4、综合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耻辱与抗争,落后与发展。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同学们前往上海进行了一次研学旅行,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1)同学们在《中外旧约章汇编》一书中查到以上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出自什么条约,使上海成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材料二
(2)上图杂志是同学们在博物馆发现的,它是在上海的创刊,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场运动1919年后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1919年6月4日,北京学生被大批逮捕的消息传到上海.4日下午,学生们纷纷上街游行示威。6月5日,上海的日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揭开了上海大罢工的序幕.当日,商人也进行了罢市,学生进行罢课,与罢工工人结成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罢”斗争。“…工人阶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对运动的发展和最终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什么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访旧址,重温峥嵘岁月)
(4)图一企业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其目的是什么?
(5)图二是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纪念?
(6)作为中学生,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你有什么感想?
邮箱: 联系方式: